臍帶血 的最新新聞

馬來西亞病童來台接受臍帶血移植 喜獲重生

一名罹患重度海洋性貧血的5歲馬來西亞男童賀小弟,於去年7月來台接受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的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經過2個多月的觀察恢復健康出院;今年9月再次返台複診,...

有一天臍帶血銀行可能被牙齒銀行取代!

隨著科技的進步,幹細胞的發展及應用越來越廣泛,甚至可以救人一命。人體幹細胞的來源很多,包括臍帶血、骨髓甚至乳牙,目前已能成功地自成人牙髓中分離萃取出幹細胞;然而...

脊髓損傷進入臨床研究,立下治療研究新里程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美國羅格斯大學今﹝13﹞日共同宣佈: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神經精神醫學中心,即將加入中國脊髓損傷研究的網絡﹝ChinaSCINe...

細胞治療與再生醫學─分離純化間葉系幹細胞技術平台!

幹細胞是一種具多重分化能力與自我增生能力的細胞,存在於少數的成人組織、臍帶血、胎兒組織與胚胎之中。其中,在人類骨髓中不僅存有造血幹細胞,亦存有另一類具有多重分化...

『我將再起』臍帶血救脊損病患,啟動臨床人體實驗!

在連續協助台灣地區成功地完成17例血液相關疾病患者臍帶血移植後,臍帶血將朝脊髓捐傷(非血液相關疾病類)患者的細胞治療再獻心力。永生臍帶血銀行總經理呂志鋒先生本日...

九歲半男童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成功,戰勝免疫排斥!

罹患最高危險性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的九歲半歲病童,在經過兩個多月的觀察後,初步確認移植入的臍帶血幹細胞已經成功的在他體內長成,成為慈濟臍帶血庫送給台灣的第一例臍帶...

廿一世紀再生醫療告別化療主流「抗癌蛋白藥」催生!

臍帶血幹細胞增生大突破與世界先進技術並駕齊驅細胞療法與免疫療法大突破!在生技產業發達的台灣,已成功利用「HOXB4蛋白質增生技術」進行臍帶血幹細胞增生,先進的生...

近年科學家試圖將幹細胞「移植」從親屬走向非親屬!

2001年美國總統布希針對「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做出決策,以政府之力資助這項計畫,一方面滿足醫界需求,且把倫理的爭議降到最低;同時間也開啟另一頁生命密碼之鎖。科...

惡性腫瘤另一線生機,幹細胞移植成人不再是夢想!

尖端臍帶血在日前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惡性腫瘤的另一線生機;細胞療法和免疫療法「臍帶血幹細胞增生暨抗癌蛋白藥成果發表會」>會中,由尖端臍帶血董事長蘇文龍宣佈:...

扁孫的臍帶血可救扁嫂,恐怕只是誤會一場?

日前南韓、英國分別傳出脊髓損傷病患接受幹細胞修護脊髓手術而成功站起來的案例,使得先前喧騰一時的扁孫臍帶血能否救助扁嫂的話題也再度受到關注。台灣永生臍帶血銀行董事...

四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成功暨林小弟家屬感謝詞

四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成功暨林小弟家屬感謝詞

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 兒童血液腫瘤科   江東和、洪悠紀、楊兆平醫師 四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成功-長庚兒童醫院經驗 建議政府開放專案申請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繼去年10月完成國內首次非親屬臍血移植成功紀錄後,陸續傳出佳音,連續完成劉小妹(4歲)、林小妹(3歲)、黎小妹(4歲)及林小弟(6歲)等四例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的臍血移植治療,其中又以5月12日完成移植的林小弟困難度較高,但他目前情況穩定、活動力佳,因此7月9日安排出院。院方特別邀請前三位同病相憐的病童返院,一起為林小弟的重生慶賀,也希望藉醫院的成功經驗,讓政府重視並開放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的專案申請,以造福更多的病患。 長庚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江東和表示,這名林小弟的顆粒性白血球數,雖在移植後第12天即已超過500,但紅血球生長速度,相對較前三例慢。不過術後35天進行的「DNA短縱列重複排序(STR)」比對檢驗,即已與捐贈者100%吻合,證實移植成功,所移植的臍帶血已分化變成骨髓細胞,具有和正常人的骨髓細胞一樣的正常功能。目前林小弟已超過一個月不用輸紅血球,血小板數量也穩定在 5萬以上,因此在7月9日安排出院。病人之前皮膚曾發生第二期「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VHD)」現象,經使用環孢素、類固醇已順利治癒。江東和醫師表示,由於林小弟治療時年齡已經超過六歲,因此他個人認為,是較前三例困難度更高的案例。 江東和醫師指出,台灣目前約有300例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大部份都有做輸血及排鐵治療,這些病童每週需針頭注入皮下治療5-7天,每天10-12小時,對病童本身甚至其父母而言,都是相當艱辛的歷程。這四名移植成功的病童,日後終生將不必再依賴輸血及接受排鐵治療,除了恢復個人及全家的生活品質外,也節省了可觀之健保資源,他與所有醫護人員都同感欣慰。 長庚兒童醫院林奏延院長表示,去年兒童醫院向衛生署人體試驗委員會申請的四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案件,在完成林小弟的移植治療後已全部執行完畢,並且四例全部成功。除了要感謝永生細胞公司免費提供配對的臍帶血之外,並預計在一週內將結案報告書呈交衛生署,希望衛生署能依據本院之成功經驗,開放臍帶血移植之專案申請,來幫助更多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獲得新生和及其家庭重拾歡愉。 江東和醫師表示,支持使用臍帶血移植作為幹細胞來源,來治療 b 型重度海洋性貧血有以下幾個理由:一、傳統的治療方式主要依賴長期終生輸注濃縮紅血球及注射排鐵劑,如此的治療也僅能將患者由嬰兒期即死亡進而成為一慢性疾病,壽命可能延長至3、40歲。然而即使有完善的輸血與排鐵治療,b 型重度海洋性貧血依然會造成嚴重的傷殘 (morbidity),其中 60% 病童可能在 12 至 16 歲之間因為肝臟受損發生肝門脈纖維化。二、有30%至40%的病患即使排鐵劑治療很徹底,也可能因為鐵沉積於心肌發生心臟衰竭。因此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無疑是 b 型重度海洋性貧血病患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不過江東和醫師也強調,相合非親屬臍帶血移植已經陸續證實可以讓 b 型重度海洋性貧血獲得痊癒,但這項治療還是有可能出現晚期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化學藥物治療有關的毒性與移植失敗(graft failure)。 林小弟家屬感謝詞 各位貴賓,感謝您來此參加我兒子文接受異體臍帶血移植成功慶生會! 異體臍帶血移植在國外已是正規醫療且已完成三千五百例以上,反觀國內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平均一次移植的醫療花費動輒以百萬計,在尚無健保給付資助下,醫院要全數負擔這筆龐大的醫療費用本非易事;然而王永慶董事長本著大愛助人和創辦長庚醫院的精神,全力支持這項移植計劃的進行,使得家屬得以有此難得的機會,挽救我兒子和其他幸運的病患免於定期輸血和天天注射排鐵針的命運。也促使台灣醫療更加創新進步,在此特別感謝王永慶董事長,其風範在現今公私立醫療院所中,實在無人能及。 另外在此,更感謝江東和醫師全力以赴,不眠不休地的照顧每一位病兒,親自監督每個環節並小心用藥,順利地、全數完成四例成功移植,也是目前海洋性貧血患者中成功的四例,這樣傲人的成績足以向台灣人證明異體臍帶血移植可以是一項治療多種重大傷病的正規療法,也點燃了許多患者的希望。在在說明了這項醫療研究在台灣醫界己逐漸走出困境,未來在此方面的研究是無可限量的。 海洋性貧血是隱性遺傳疾病,重度者需不斷輸血,但長期輸血又會使體內鐵質聚積,必須每天十到十二個小時帶著幫浦打排鐵針,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長久並會造成許多併發症,如肌肉骨骼腫脹、血管硬化、急性敗血症和糖尿病等,並影響到心臟、肝臟機能,最後大多於二十多歲後便死亡。這樣的病患全省約有三百多人,傳統治療多採取骨髓移植,目前接受這項臍帶血療法只有1%,這完全是由於衛生署對這項醫療視為人體試驗計畫,而加以諸多限制,使得台灣醫界長久以來原地踏步,眾多家庭在無力負擔沉重醫療費用的狀況下,許多患者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因此,我在此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見證此項異體臍帶血移植治療方式在醫療團隊慬慎評估並嚴格執行下,是可行且成功機率頗高的,懇請衛生署能早日解除其臨床人體試驗的限制,以開放專案申請納入健保,嘉惠更多需要的病患。 再次致上對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醫師及6L護理人員和骨髓移植室所有醫療人員的由衷感謝,沒有你們的幫忙照顧,子文是無法復原如此之快的!也感謝永生臍帶血銀行的鼎力相助和所有親朋好友的祝福。最後也祝福所有等待臍帶血移植的病患及家屬,近期內都能如願,重新再擁抱美麗人生。 本文作者【長庚紀念醫院】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臍帶血移植治療心臟病  短期內可望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臍帶血移植治療心臟病 短期內可望進入人體實驗階段

今年6月中旬衛生署甫發表的研究顯示,心臟疾病一如其它已開發國家,高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為期有效治療,國內外醫界均全力尋求解決之道。在此同時,甫在美國舉行的「第二屆國際臍帶血移植研討會」發現,臍帶血移植治療心臟病可望於短期內進入人體實驗階段。參與該研討會的台灣永生臍帶血銀行董事長,同時也是現任美國骨髓移植學會臍帶血庫委員(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 Cord Blood Committee)的周永剛醫師表示,臍帶血移植確實有潛力可改善心臟病症狀,目前已完成動物實驗,這項研究成果讓臍帶血治療心臟病的人體實驗進程又往前邁進一步。 國內則已有多起因血液疾病進行臍帶血移植成功的案例,包含3名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及1位白血病患都因臍帶血移植而治癒,重獲新生。目前台灣所有的成功案例,治癒他們的臍帶血皆來自永生臍帶血銀行免費提供。為了慶祝這些病患開啟新生命,永生臍帶血銀行特地於今(25)日邀請這些永生寶寶共聚一堂,一齊慶祝重獲新生,並分享這段走過病痛的心路歷程。 同時,周永剛博士也特地於會中與大家分享國際臍帶血研究應用的最新訊息。 國內目前接受臍帶血移植成功的病例,共有四例分別由林口長庚及台北榮總完成,其中包括治癒重度海洋性貧血的小慈、林小妹及黎小妹等3例,年齡大約3-4歲,還有1例為治癒白血病的林小弟,年齡12歲。其中小慈於2003年10月接受臍帶血移植手術,為台灣首例臍帶血移植成功救治重度海洋性貧血的病患;林小弟則於2004年2月接受移植手術,更因已達成人體型而接受雙臍帶血移植,創下台灣首例雙臍帶血移植成功救治白血病的里程碑。除了這4位病患之外,目前還有另一位重度海洋性貧血的病患已完成移植手術,目前仍處於觀察期,預計近期內可正式宣布手術成功。 永生臍帶血銀行在這些案例當中扮演稱職的配對中間人角色,提供這4名病患幹細胞配對臍帶血進行移植,為台灣臍帶血移植史創下嶄新的里程碑。 周永剛醫師表示,很欣慰永生能在此歷史性的醫療過程,扮演關鍵角色,最大的成就是看到一條條的生命因此而重獲新生,這也是我們在國內外推動臍帶血捐贈多年來最大的動力。也正因為多年的經驗與嚴格的檢驗標準,永生臍帶血的品質向來受到全球知名醫院肯定,目前是國內唯一經衛生署核准的移植臍血來源的私存臍帶血銀行公司,同時也是全世界移植存活率最高的臍帶血銀行。 永生臍帶血銀行除致力於將國際最新應用發展及醫學研究成果帶回台灣,希望對台灣醫療生技做出貢獻,同時也積極的與世界知名醫療研究中心合作,研發最新的臍帶血應用技術,如美國希望之城移植中心、台灣林口長庚醫院等。臍帶血幹細胞除了應用在目前的血液疾病治療之外,預估在未來有可能治療心臟病、老人痴呆、糖尿病、肝病、肌肉萎縮症、中風及脊椎神經損傷等重大慢性病。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兒童臍帶血移植

兒童臍帶血移植

文: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江東和醫師 在不同的成體幹細胞中,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 以及間葉系幹細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已有多年研究的成果,這兩種幹細胞皆存在於骨髓及嬰兒臍帶血。雖然骨髓移植能增進某些血液腫瘤病患的存活機率,但要找到適合的捐獻者是一大困難。骨髓移植有兩個主要的困難處及限制性:不易即時尋著人類白血球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 配對的捐髓者,以及移植後排斥反應的發生。在非親屬之間,配對能完全相合的機率僅四萬分之一,但有時即使有找到合適配對的捐髓者,配對者也常常因各種個人或家庭因素而無法如願捐髓,因此開發骨髓以外造血幹細胞的來源有其必要性。 臍帶血是存在於胎盤和臍帶內的血液,含有豐富且「年輕」的造血幹細胞,這些細胞可以用來治療血液和免疫系統的疾病,因此目前被認為可當作提供骨髓重建所需之造血幹細胞的另一種選擇。胎兒血液循環中造血幹細胞含量較成人高出許多,胎兒出生時,從胎盤可以分離出大約 40120C.C. 血液,加入抗凝劑,並用液態氮超低溫冷藏待日後適合之受血者使用, 當然臍帶血移植同樣需HLA 配對,但因其內含的淋巴免疫球,功能尚未成熟,移植後比較不容易造成病人移植體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相對地,臍帶血移植比骨髓移植需要較長的時間重建免疫系統;對白血病病童幹細胞移植後期望產生的移植體抗白血病反應(Graft-versus-leukemia effect) 則較骨髓移植效果為差,所以統計上白血病復發的機率較骨髓移植為大,但對嚴重血液疾病或致命性免疫缺陷疾病的病童還是多一項治癒的契機。 臍帶血移植的優點 臍帶血移植的優點有:1.臍帶血移植比骨髓移植較少發生排斥反應;2.提供需要骨髓移植的病患更多一種的選擇機會;3.臍帶血幹細胞可以預做庫存,縮短尋找合適捐贈者的時間。由於臍帶血幹細胞較為年輕、原始,用臍帶血來移植的成功與否,經由經驗證明,幹細胞的數量比組織抗原的相容性更重要。所以如何有效保存及增加幹細胞的數量,是提升臍帶血移植成功率的首要課題。然而臍帶血收集這項醫療手續包括抽血、檢驗組織型及任何傳染病之篩檢,每年的冷凍維持費,加上目前健保並未將臍帶血移植列為常規治療項目,目前尚屬於衛生署規範之人體實驗治療範圍,移植的費用對醫院、病患和家屬都是一大負擔和煎熬。 全球臍帶血移植情形 世上第一個臍帶血移植是l988 年在法國巴黎所完成,該臍帶血來自其妹妹,用來治療一位罹患先天性再生不良性貧血(Fanconi's anemia) 的5歲男孩,且這位病人至今仍健康地生活著。目前全球已有三千五百多件臍帶血移植案例,其中一千多件甚至是用來治療成人疾病。而本院首例成功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則是於去年10月16日於完成,此一病例為重度海洋性貧血的3歲女孩。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需要終生接受輸血及去鐵治療。傳統上根治的辦法是接受骨髓移植,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找到配對完全相合的骨髓,因此非親屬臍帶血的移植更顯重要。因為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在異體移植時可容許小部份的人類組織抗原(HLA) 差異,提高配對成功的機率。長庚兒童醫院迄今已完成3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目前3位病童皆已證實移植成功並健康存活。圖示即是本院第一位接受非親屬臍帶血移植之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其血液像恢復的情形,目前該病童已經不必依賴輸血有5個月之久。 臍帶血移植近年來已用在親屬或非親屬幹細胞移植上,而且世界各國已成立許多的臍帶血庫,但是由於每次收集之數量有限,只能用在體重較輕的小兒血液疾病患者身上。目前國外已採用多源混合移植技術,就是用兩份或多份的不同來源的臍帶血幹細胞混合移植,使移植的成功率提高。相信以本院的醫療技術與累積之經驗,加上台灣臍帶血銀行的規模,應該很快就能將臍帶血用於治療重度海洋性貧血以外之血液疾病。 本文由【長庚醫訊】提供

親愛的小男孩, 謝謝你!

親愛的小男孩, 謝謝你!

半年前的一場臍帶血移植手術,挽救了小慈的生命。如今,在家人陪同下,小慈公開露面,向當初捐出臍帶血救命的小男孩表達感激之意,同時也向提供配對成功臍帶血的永生公司致謝。小慈是國內第一位臍帶血移植成功的案例,小慈爸爸表示,全家人都非常高興女兒能重獲新生,希望今天藉此機會喚起大眾對臍帶血捐贈的重視,讓臍帶血在未來能造福更多人。 小慈是天生的重度海洋性貧血病童,原本必須靠終生不斷地輸血與注射排鐵劑維生。在幸運地接受尚屬人體試驗階段的臍帶血移植後,目前健康情況良好,日益恢復其活潑好動的本性。劉爸爸表示,他除了感激替女兒進行手術的醫療團隊,及慷慨提供臍血的永生公司之外,更想感謝捐贈者。但當初只從醫院得知,臍帶血主人是位小男孩,其餘一無所知。 劉爸爸說:「這位小男孩對劉家來說,真的是一位很可愛的守護小天使。雖然要等到長大,他才會知道自己曾經做了多麼了不起的事,但現在,我卻迫不及待地想要感謝他。因為他的臍帶血,為小慈注入了新生命;因為他的幹細胞,為劉家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更讓我們體會到,生命,原來是這麼美麗的一件事。」 捐贈臍帶血的林小弟的媽媽本著為善不欲人知的心情,決定不現身接受感謝,但她特別寫了一封信鼓勵小慈,信中表示:「妳那堅韌的生命觸動著我們的心,雖然彼此陌生,且世界是如此廣大,但我們卻因臍帶血的緣故,拉進了我們的距離,這得來不易的緣份讓我們十分珍惜。…由於在妳身上看見了奇蹟,改變了我們對臍帶血的想法,它是如此重要及意義非凡!謝謝妳完成我們『幫助別人,同時也成就自己』的夢想。」 永生公司行政總裁及總經理林宗儀表示,永生基於保護當事人隱私權的考量,不會透露捐贈者相關資料。但一來基於幫助完成劉爸爸熱切地期盼道謝的心願,二來藉此讓社會大眾加深認識臍帶血,造福更多的病患。因此與捐贈者取得聯繫,讓雙方都有適合的管道表達謝意與抒發樂於助人的心意。小男孩家人不克現身,永生特別安排一位永生小飛俠,接受小慈家人的感激,童話故事中,小飛俠彼得潘是一個聰明活潑、熱心助人的孩子。童心未泯的他就像永生寶寶的臍帶血,讓人懷念生命之初的那股感動。小飛俠親手為小慈點燃手中的蠟燭,象徵生命傳承的意義,並與小慈共同將蠟燭交由永生公司,繼續傳遞這樣的神聖任務。 林宗儀說,很欣慰該公司能在此歷史性的醫療過程,扮演關鍵角色,最大的成就是看到一條條的生命因此而重獲新生,這也是該公司在國內外推動臍帶血捐贈多年來最大的動力。也正因為多年的經驗與嚴格的檢驗標準,使該公司臍帶血的品質向來受到全球知名醫院肯定,目前也是國內唯一經衛生署核准的移植臍血來源的臍帶血銀行。 雖然人在美國,台灣永生董事長、擁有美國哈佛大學醫學博士及現任美國骨髓移植學會臍帶血庫委員(National Marrow Donor Program Cord Blood Committee) 臍帶血醫學實驗權威的周永剛醫師,也透過影像恭賀小慈重生。他並指出,在台灣除了小慈之外,永生尚提供長庚另兩名病童移植來源,在榮總也完成二例分別為27歲及14歲成人病人的二袋不同臍血移植手術,目前的癒後情形也相當良好。 全球最大的永生公司,旗下擁有兩個全球最大的臍帶血庫之一、儲存量達到20,000多袋臍帶血,提供成功移植用的臍帶血數量更遠超過全美私人臍帶血銀行的總合,去年一年不僅成功協助哈佛、明尼蘇達、史丹佛、希望之城、杜克等全球知名醫院救治50位血液疾病病患,更是台灣目前4起成功移植案例唯一的臍帶血來源。如今成立的永生臍帶血銀行,更將為台灣民眾提供與世界同步、高品質的家庭臍帶血服務。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首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病童出院慶生

首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病童出院慶生

臺灣的非親屬臍帶血移植成績取得重大突破:林口長庚兒童醫院於今年10月16日完成該院首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經過兩個多月觀察恢復健康即將出院,於12月30日為劉小妹舉辦重生慶生會。三歲半的劉小妹是一位重度海洋性貧血的病童,原來爬樓梯都需要家人扶,每月都要到醫院輸血。經臍帶血移植後,已有一個多月無需輸血,而且血紅素濃度可達11以上,血小板數目可達十萬以上。移植後第六十天後血液中DNA短縱列重複序列 (STR) 已鑑定100%的血球細胞源於臍帶血捐贈者,未來幾可確定永遠脫離輸血的陰影。海洋性貧血是一種隱性遺傳病,重度海洋性貧血需要不斷接受輸血,可是不斷輸血會使體內鐵質積聚,影響到心臟、胰臟和肝臟的健康,傳統上根治的辦法是接受骨髓移植,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找到配對完全相合的骨髓,因此非親屬臍帶血的移植更顯重要。因為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在異體移植時可容許小部份的人類組織抗原(HLA)差異,提高配對成功的機率。雖然劉小妹與臍帶血捐贈者間的HLA配對並非完全相同,即其中之HLA-DR有一位點不符合,不過病童並未發生明顯之「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可見臍帶血移植在某些方面較傳統非親屬骨髓移植為優,應有取代部份非親屬骨髓移植的地位。本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的成功,鼓勵了整個治療團隊的士氣,也增加了等待幹細胞移植患者及家屬的信心。

非親屬臍帶血移植人體試驗禁令渴望解除

非親屬臍帶血移植人體試驗禁令渴望解除

重度海洋性貧血患者需定期輸血及注射排鐵劑,但長久輸血仍會發生心臟、肝臟病變及性腺、甲狀腺及糖尿病等內分泌異常。造血幹細胞移植可說是目前治癒重度海洋性貧血唯一方法,可惜只有不到三成的病人能用配對符合的親屬捐贈者接受此項治療;非親屬骨髓移植由於危險性太高,目前仍尚未成為普遍接受的治療方式;臍帶血幹細胞則因其引起「移植物對抗宿主反應」能力較低,可應用在配對不完全符合之情況,故臍帶血移植已經成為新的治療選擇。長庚兒童醫院早在向衛生署申請臍帶血移植人體試驗計劃以前,就已對臍帶血移植計劃進行準備工作,包括先派遣兒童血液腫瘤科江東和醫師赴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醫院進修臍帶血移植技術後歸國,領導造血幹細胞移植團隊。經幾年生聚教訓,長庚兒童醫院過去為罹患白血病、嚴重再生不良性貧血以及重度海洋性貧血的病童共進行18次的親屬異體骨髓移植,大部份病童目前仍存活。長庚兒童醫院申請之人體試驗計劃使用臍帶血移植作為治療嚴重複合免疫不全症候群、第一型黏多醣症以及重度海洋性貧血等重症病童重新恢復生機的治療方法。該院之治療團隊並於10月16日為一位三歲半女童順利執行該院首例非親屬臍帶血移植。該臍帶血由永生細胞公司提供,檢體先送至美國詳細配對。治療團隊在家屬同意下決定進行臍帶血移植。目前捐贈者之造血幹細胞已成功植入病童之骨髓,11月10日(移植後二十五天)血液中DNA短縱列重複序列(STR)已鑑定 95% 以上的血球細胞源於臍帶血捐贈者,11月17日所測之染色體分析結果確定與捐贈者相符,目前該病童的狀況穩定。自1989年起,法、美等國先後嘗試運用胎盤臍帶血替代骨髓來進行移植,以達到重建骨髓造血機能的目的。臍帶血是存在於胎盤和臍帶內的血液,含有豐富且『年輕』的造血幹細胞,這些細胞可以用來治療血液和免疫系統的疾病,因此目前被認為是提供骨髓重建所需造血幹細胞之另一種選擇。胎兒血液循環中造血幹細胞含量較成人高出許多,胎兒出生時,從胎盤可以分離出大約40 – 100 C.C.血液,加入抗凝劑,經篩檢後用液態氮超低溫冷藏待日後適合之受血者使用。當然臍帶血移植同樣需人類白血球抗原(HLA)配對,但因其內含的淋巴免疫球功能尚未成熟,移植後比較不容易造成病人「移植物對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但相對地,臍帶血比骨髓需要較長的時間重建免疫系統與血小板回昇。該病童為國內首次以臍帶血移植成功治療重度海洋性貧血病患的病例,我們預期該病童將來可以不用承受定期輸血及注射排鐵劑之苦,以及衍生的臟器病變與內分泌異常。由於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目前尚被規範為人體試驗,須嚴格遵守倫理法規,使得台灣的臍帶血移植的發展頗受限制。今天,國內相關醫療技術與經驗已日趨成熟,加上現有臍帶血銀行的管理都已上了軌道且有一定的規模與技術,此兩項事實,應能促使衛生署早日解除人體試驗之禁令,以開放專案申請之規範,納入健保,造福更多以前異體骨髓移植配對不成,囿於人體試驗法規的病人。

不要隨便吃藥 小心您的寶寶有G-6-PD缺乏症

不要隨便吃藥 小心您的寶寶有G-6-PD缺乏症

一、什麼是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鋂缺乏症?葡萄糖六磷酸鹽去氫鋂缺乏症,簡稱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症,患者紅血球的細胞膜容易受到特定物質破壞而產生溶血現象,特別是接觸某些外來的誘發物時更容易發生:G-6-PD缺乏症是一種很常見的先天代謝疾病,其基因位在X染色體上,所以男性的發生率多於女性,在台灣地區,大約每百人中有3人罹患此病。 二、臨床症狀  •G-6-PD缺乏症為引起國人新生兒嚴重黃疸最重要原因之一(約佔30%),新生兒黃疸係由血中膽紅素升高所引起,中有少部份因膽紅素過高而發生核黃疸,進而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造成聽力障礙、運動障礙等症狀。治療方法依黃疸程度及嬰兒出生天數而定,可使用照光或換血治療。 •有些患有G-6-PD缺乏症的人於服用某些藥物一至三天後,會產生急性溶血現象,而有倦怠、微燒、眼鞏膜黃疸、腹部或背部痛和深色尿液等症狀。當有任一症狀產生時,應趕緊就醫診治。 •一部份患有G-6-PD缺乏症的人於食用蠶豆後,會發生急性溶血,病人有倦怠、頭痛、噁心、嘔吐、寒顫、蒼白、腰痛、發燒、白血球增高、血尿和紅血球變型等症狀。溶血現象通常在吃蠶豆後數小時至一、二天之內發生,通常需要緊急輸血,以避免死亡。 三、如何診斷呢?嬰兒出生時採取臍帶血或出生後第3至5天採取腳跟血,以檢驗嬰兒是否患有某些代謝異常疾病,以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減少殘障的發生,這就是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篩檢。四、注意事項1、服用任何藥物前應先請教醫師。2、避免食用蠶豆。3、避免接觸荼丸(俗稱臭丸)或穿著有荼丸味道的衣服。4、不要使用龍膽紫(俗稱紫藥水)。5、如果發現有黃疸、臉色蒼白、貧血或茶色尿的現象,應趕快就醫。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