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切除心臟腫瘤,先將心臟取出體外!



你可曾經想像過,就像機器人一樣,把人體有問題的器官拿出來修復一下,修復完成後再放進人體中,就又可以正常運作了?這不是科幻小說也不是驚悚片的劇情,其實早在87年11月24日,北投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就已經完成世界首例的「自體心臟移植」手術了;然後又在89年8月1日成功地完成第二例同樣手術。

所謂『自體器官移植』(Autotransplantation)乃是醫學界的新名詞,這項手術是由器官移植之經驗累積,衍生出另類思考之外科技術;器官移植是近代醫學中很重要的進展,隨著對免疫學之進一步瞭解,器官排斥現象得到良好的控制,使得器官移植之成功率大幅提高,也因而挽救了不少垂死病人之生命。過去認為某些部位之肝腫瘤或病灶因無法直視或出血太多而不可能切除,現在則可以將肝臟或腎臟整個取出體外,在離體無血之狀態下將腫瘤切除,再將器官移植回患者體內。

不久前美國休士頓『衛理公會德貝基心臟中心』即是應用自體心臟移植切除心臟腫瘤,而魏崢主任則是早在民國87年11月即利用此方法,緊急挽回因瓣膜置換手術,併發左心室破裂之男性病患的生命;今年8月1日又成功地完成第二例同樣的手術。

自體器官移植最主要的目的是在於,能夠不受干擾地進行精密複雜的手術,除了避免手術中併發症的危險之外,也讓醫生能夠從任何角度全盤掌握器官情況。以心臟手術為例,「左心室破裂」是心臟外科醫師在置換「心臟僧帽瓣膜」時偶而會發生的合併症,其原因目前還不太清楚,目前認為可能跟瓣膜結構改變有關。僧帽瓣膜置換成人工瓣膜之後,左心室後壁之肌肉結構有時變得較為脆弱,加上麻醉甦醒時引起之高血壓,皆可能導致左心室後壁突然破裂,絕大多數病人會因大量出血而死亡,鮮少能用傳統之方式予以修補,因此這種手術合併症是心臟外科醫師的夢魘,一旦發生將無法挽救病人的生命。

而自體心臟移植的作法,首先將病患的血液導入人工心臟(一種心臟外科機械)替代循環,再將心臟麻醉,然後截斷心臟連外血管,將整個心臟拿出體外進行手術修補,由於在離體之狀態下,沒有血液之干擾,而且心臟內外可由任意角度予以探視,修補工作可以非常仔細,不會在心臟恢復跳動後再度破裂出血。待修補完成,將心臟再植入人體,接上血管,恢復循環及跳動即大功告成。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