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突破發現!帕金森氏症居然跟腸子有關係?!

文章授權刊登/《聯安醫周刊》  撰文/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編輯部、商業周刊-良醫找健康單元  諮詢專家/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院長 鄭乃源  責任編輯/Mei  圖片設計/Kato

你知道我們的腸胃也跟大腦情緒及精神有關係嗎?一般認為帕金森氏症是由腦神經細胞喪失功能或死亡引起,但是科學家發現,影響腦神經細胞的可能是腸道。
由於基因學的進步,十多年來的新研究也發現憂鬱或是常感冒、焦慮,這些症狀跟腸道有關,所以想改善情緒,可以從腸道改善著手,也就是所謂「腸腦循環」的概念

Q1:大腦跟腸道有什麼關聯呢?

腸道中微生物的基因加起來可能是人類基因的100倍,且其改變的速度是比人類還快的。也因此腸道的發展倚靠著這數以百計的菌叢微生物,其功用可說是等同於身體的器官,非常重要。

腸道菌種透過迷走神經連結大腦感覺系統,構成「腸腦軸線」腸道與大腦兩者相向互動,主掌消化、免疫功能,甚至掌控荷爾蒙的製造與代謝,也左右著我們的情緒
 
Q2:若腸道、腸道微生物,與大腦之間的互動出了差錯,會產生什麼問題呢?

「腸腦軸線」是這幾年醫學界非常熱門的研究議題,不僅證實「腸道是人體第二個大腦」,更有許多研究認為,腸道微生物群其實才可能是真正主宰我們大腦認知、影響情緒的因子。

近年來學者們更聚焦於「菌─腸─腦軸線」三者關聯研究,像是焦慮、帕金森氏症等情緒與神經退化等相關問題。越來越多人推測帕金森氏症與腸道有關,甚至有些研究覺得帕金森氏症中會產生的變質蛋白質沉積物,其來源都可能是從腸道而來。而當腸道菌叢生態不平衡時,在情緒精神上最常見出現焦慮、失眠、易感疲倦及頭痛、頭暈…等現象;在生理上則容易出現腹痛、脹氣或是便秘、腹瀉交替等胃腸功能障礙

依據鄭乃源院長多年來在胃腸肝膽消化科的豐富看診經驗中,有超過50%的患者在接受大腸鏡、胃鏡等疾病檢查後找不出病因,但都有上述生理和情緒症狀,菌─腸─腦軸線也許是目前醫學上的最佳可能解答。

Q3:應該如何維持腸道菌叢的平衡?

會影響腸道菌叢生態平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剖腹產、先天決定的遺傳基因、嬰孩時期腸道建立過程完善與否、含有抗生素的藥物、環境污染、情緒壓力、飲食等等,鄭乃源醫師建議注意以下幾點︰

1. 建議女性朋友避免剖腹產、讓嬰兒多喝母奶。因為嬰兒可從產道中得到一些好菌;而母奶則具有引導腸道微生物生長的作用,盡量至少喝六個月。

2. 節制使用抗生素,不濫用。然而據統計,全世界80%抗生素使用並非是在藥物中,反而是大量使用在農業、畜牧業上,為了讓動物能長肉長的更快,卻因此讓人類腸道菌相失衡。

3. 不過度消毒、殺菌、控制室內的溫度及濕度。這些在環境上過度抗菌的結果,不僅限制了免疫系統的發展,也限制了微生物多樣化的可能性,甚至共生菌叢被改變後,想要再恢復的能力或時間也會受到影響。

4. 避免高油高糖、紅肉、加工食品等。這些西化的生活型態,會讓腸道菌叢過於單一,以至於讓身體對於不健康訊號越來越無感,自然而然免疫力也會降低。

5. 補充益生菌或益生質。天然益生菌食品,如︰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乳酪、泡菜、味增、納豆、起士等發酵食物。「益生質」如膳食纖維、寡醣(如洋蔥、牛蒡、香蕉、蘆筍、蘋果等)、蔬果、全穀類等食物,把益生菌好好的養在腸道內,好菌一多,自然菌相生態就平衡。

6. 做「食物過敏原檢測」。了解自己需要避開的食物,採用食物輪替法,幫助腸道微生物菌叢生態在一種平衡的狀態。

由此可知,我們的腸胃跟大腦情緒及精神也息息相關,針對上述的方式,保持良好的腸道健康,跟帕金森氏症、煩惱憂鬱say byebye!

★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