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別讓期待化為淚水

在進入正題之前,首先要對每一位精神病患的家屬表達由衷的敬意:要
去面對一個難以理解、不穩定,有行為問題甚至暴力或嚴重退化的人是
一項挑戰,更別提他是各位的子女、配偶或父母了!而不論他是與各位
朝夕相處或因為症狀的關係而暫時住院,各位的角色都是很重要的—住
院雖然能夠暫時紓解家屬在照顧上的壓力但並非長久之計,而且家屬的
關心對住院的他們一樣具有很大的影響力。

既然家屬的角色是如此的重要,那接下來我們要談的便是:我們能夠怎
麼做?一個最大的困難在於,精神病不同於其他的身體病痛而更難以理
解。舉個例子:身為家屬,各位對幻聽、妄想等這些專有名詞也許已經
聽過不下百次了,但真的能體會嗎?我們能體會一個人說他肚子痛,因
為大多數的人都曾經有過肚子痛的經驗,就算沒有,至少都曾經有過疼
痛的經驗,我們可以想像、類推,但幻聽呢?除了病人自己之外,包括
各位家屬、醫療人員等等,誰曾經有過幻聽的?這些症狀對我們只是一
個醫療上的專有名詞,要去想像它對病人的影響實在是非常的困難,所
以在很多時候我們對他們的認識會與實際的情況有所出入。

一個常見的誤解便是對他們期待,我指的是對於一個病人可以做什麼、
不可以做什麼與將來會怎樣的預期,說真的,很多的挫折也正來自於期
待的落空,我們可能會高估他們恢復的速度或能力而造成彼此的壓力,
或者因為失望產生無力感而放棄做任何的努力。過高與過低的期待都不
是一個好的狀況,那到底適當的期待在哪裡?由於每個個案的狀況都不
一樣,我無法提供一個標準答案,但知道一些基本的原則仍然會有所幫
助。

一個很常聽到的疑問是:什麼時候會好?會好到什麼程度?一個不幸的
消息是:由於精神醫學對人類的了解仍然有限,所以精神病到目前為止
仍然沒有根治之道,有的個案終其一生都無法擺脫幻聽的糾纏,有的個
案的功能則是一直退化下去,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由於很多人習慣
以看待一般疾病的角度來看待精神病,以致於會在症狀緩解之後停藥,
但這種表面上”好了”的情況並不等於根治,大部份個案會因為停藥而
再度發作。

另外則是不要期待病人可以好到和正常人一樣,就算是最好的狀況也會
有功能上的下降,而且隨著發作的次數增加,功能的下降會越來越嚴重
。最重要的是,個案對壓力的承受力也不如一般人,他們通常較無法承
受環境上的變動與模菱兩可的情境。

既然如此,那我們能期待什麼?一個比較好的作法也許是,與醫療人
員一起討論這些期待並評估是否能達得到,甚至可以一起討論如何幫助
病人達到這些目標。事實上如果能夠把著眼點放在個案的進步上,而不
是能夠怎麼樣、會怎麼樣等,那將會是最好的作法,因為期待可能會落
空,但任何的進步對彼此都會是值得高興的一件事。

短短千言,無法完全的解答家屬的疑惑,只希望這篇文章會是一個開始
,讓面對精神病的每一個人都能夠更了解,以更合宜的眼光來看待他們
,也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之下,期待所化成的不是悲傷的淚水,而是看到
進步後感動的淚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