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乳頭乳暈濕疹潰瘍或傷口不癒 ~小心可能是乳癌徵兆

一名五十二歲陳姓婦人(化名)因為左側乳頭紅疹而來乳房中心求診,經醫師診視後安排乳房攝影及乳房超音波檢查都沒有發現明顯的異常。但擔心病患可能為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而建議進行乳頭組織切片。婦人聽到要切片就害怕的拒絕,且表示她覺得只是皮膚發炎希望開藥擦擦就好。經醫師反覆叮嚀表示雖然有可能只是單純的乳頭皮膚濕疹樣病變,但是還是需要擔心可能是乳癌細胞癌著乳頭乳管浸潤所造成的濕疹樣癌~醫學上稱做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的疾病,建議她一個月再回診,如果擦藥沒有改善就要進行切片。

陳姓婦人一個月後回診表示醫師開的藥沒效,乳頭皮膚濕疹樣潰瘍的情況沒有改善甚至更糟糕。於是對陳姓婦人乳頭皮膚部位的組織進行切片化驗,病理化驗證實是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即發生在乳頭及其周圍皮膚的惡性乳癌。

醫師為陳姓婦人安排了乳房核磁造影,懷疑是在乳頭後方乳管內的病灶引發的早期乳癌,並與陳姓婦人討論後採取「乳房保留手術」。在核磁造影定位下手術切除乳頭乳暈及後方懷疑的乳腺病灶;在切除完病灶之後,利用患者本身剩餘的乳腺組織及皮膚,進行保留手術後的乳房重建(整形式乳房保留手術)。

手術後的病理化驗證實是位於距乳頭後兩公分位置,大小約0.3公分的原位癌經由乳管浸潤至乳頭形成的乳癌,醫學上稱做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因為是乳頭乳暈的地方被乳癌細胞侵犯,需要將乳頭乳暈切除,過去常會以乳房全切除的手術方式來進行治療。陳姓婦人由於發現的早且腫瘤範圍也小,經醫師評估可以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於是採用過去在義大利米蘭進修時學的乳癌整形式切除乳房保留手術來幫患者進行乳癌切除同時進行乳房部分切除後的乳房重建。陳姓婦人術後乳房部位接受放射線治療(電療),由於發現的早只是原位癌,目前只需要吃泰莫西芬(Tamoxifen)並定期追蹤即可。

但不是所有人都像陳姓婦人這樣幸運,兩個月前也遇到一位57歲江姓婦女(化名),表示她半年前左側乳房被門夾到導致乳頭有個小傷口,這傷口一直都沒好;而且她擔心是不是傷口引發感染導致乳腺發炎,讓她左邊乳房又紅又腫才來求診。在診間超音波一看:發現左側乳房有許多散在性的腫塊,同時腋下淋巴腫脹、皮膚紅腫且乳頭潰瘍,已經是晚期乳癌導致的發炎性乳癌併乳頭乳暈侵犯及淋巴轉移。

經病理組織診斷確認為局部晚期且HER-2(人類第二型上皮生長因子受體)過度表現的乳癌之後,即對江姓婦人施打”歐洲紫杉醇”的化療合併”賀癌平”的標靶治療做為手術前的前導性治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經過第一次療程江姓婦人回診後立刻興奮的表示:原本又紅又腫的左乳經過化療及標靶治療馬上變的消腫了,乳房也變得比較軟了。由於療效顯著,目前江姓婦人積極且持續配合醫師所規劃的治療,在門診接受前導性化學治療加標靶治療,預備接受下一階段的手術治療。

提醒民眾如果乳頭乳暈有不明原因的潰瘍溼疹或傷口不癒,記得要到乳房外科找醫師檢查一下,有這些徵兆不代表一定有問題,但別忘了它有可能是乳癌的早期徵象喔!
 
賴醫師乳癌教室:
1.佩吉特氏病(Paget's disease)小檔案:好發於中老年女性乳頭及其周圍皮膚的惡性腫瘤,又稱濕疹樣癌。早期治療預後良好,偶可見於男性,常為單側性。表現為浸潤性的紅斑,上有鱗屑、結痂和滲出。皮損境界清楚,並逐漸向周圍皮膚擴展。病變發展緩慢,早期皮膚病變與濕疹相似而可能誤診為濕疹。

2.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HER-2(音同”呵兔”)是人類第二型上皮生長因子受體(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的簡稱,這種HER-2蛋白過度表現的乳癌預後較差,有較高比率的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的特性,約佔所有乳癌的百分之15到20左右。目前有針對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所開發出來的藥物”賀癌平(Herceptin, Trastuzumab)”,化療(常用紫杉醇類)加上賀癌平標靶治療對HER-2過度表現的乳癌可有效減低局部復發及遠處轉移,進而提升存活率。

3.前導性化療(Neoadjuvant chemotherapy):指的是在手術前先進行化學治療(有時合併標靶治療或使用賀爾蒙治療)來使得腫瘤縮小。優點為:可以觀察癌腫瘤對化療或其他藥物(標靶治療或荷爾蒙治療)的反應為何,如果使用的藥物有效,腫瘤就會明顯的縮小。而如果在治療期間腫瘤變大則代表目前所使用的藥物無效,醫師也可以儘早換藥來避免身體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
前導性化療另外的優點在於:避免隱藏在身體其它地區的癌細胞在手術後到化療前的空窗期趁機坐大;另外如果腫瘤在治療後變得比較小,也可能可以提升乳房保留的機會。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乳房內視鏡手術中心主任暨乳房中心副主任 賴鴻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