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減輕下背痛,自己能做什麼?

骨科門診最常見的病人症狀是腰痛,而病人最常提出的問題是「醫師,我是不是長骨刺?要不要照X光?」病人常常把腰痛或下背痛與骨刺劃上等號,幾乎有三分之二的病人都想要照X光。但是往往病人在醫療院所做完X光檢查得到的診斷,在不同的醫師診斷下說出各式各樣不同的診斷。包括腰椎骨刺、椎間盤退化、腰椎退化性脊椎炎、腰椎狹窄症、坐骨神經痛。因此,病人心裡疑惑:到底我的真正病因是什麼?我到底要相信誰?而且病人也因長期受背痛折磨而生活品質下降,例如,常常請假休息、睡眠不佳、精神有憂鬱傾向,造成個人、家庭、社會的許多虧損。在此特別提出,病人除了被動接受診療外,自己能做什麼?

首先,要了解下背痛其實是一種「症候群」,一些症狀同時發生的統稱。包括可找出特定原因的疾病,但有更多是無法作單一疾病診斷的疼痛症狀,它可能受多重因素誘發影響。包括機械性因素:姿勢不良,長期過度使用,懷孕,急性、慢性脊椎及周邊支持組織之拉傷、扭傷,脊椎先天及後天結構不穩,下肢肌肉骨骼之病變;以及非機械性因素:精神壓力、內分泌……有些因素是單獨發生,有些是前後發生,有些是一起發生。所以診斷似乎不同,其實他們可能是「因」,如骨刺、椎間盤突出;也許是「果」,如坐骨神經痛。因此,要在這種誘發疼痛的因素中說出確定單一診斷,其實是有許多困難的,換句話說就是有「主犯」和「共犯」。

既然許多下背痛會受到這許多因素的影響,若病人能告訴醫師更多詳細病史,包括外傷病史,疼痛分布範圍,疼痛的性質(刺痛、鈍痛、麻痛、酸痛、抽痛),何時、何種動作或姿勢最常用到(坐、站、彎腰),疼痛發生在一天中哪些時段,職業、工作性質,精神及壓力狀況,還有哪些動作特別容易誘發疼痛。如果病人能詳細告訴醫師這些資訊,將會比照X光片得到的資訊對病情的診斷更有價值,讓醫師與病人共同找出哪些因素是造成疼痛的主犯及共犯。

有許多下背痛是很容易復發的,而成為慢性疼痛。因此病人如果沒有特殊確定診斷的慢性下背痛(許多檢查X光、MRI、CT都是正常),除了藥物及物理復健治療之外,預防下背痛復發最重要的乃是平常對正確姿勢的習慣建立,維持背部、腹部、下肢的韌帶、關節柔軟,肌肉的強化訓練,減少過度疲勞和壓力。有些運動如游泳、走平緩步道、騎自行車(低手把不適合),有助於減緩下背痛的復發。這些自我訓練有許多圖片可在電腦裡下載,像yahoo首頁搜尋「下背痛」的第一個網站「職業性下背痛預防手冊」有關於下背痛的資料可以列印下來作為參考。

總之,下背痛在許多病人確實是困擾很久的問題,原因也非常的多。因此病人若能主動提供重要的線索給醫師,幫助醫師在這些線索中抽絲剝繭,找出造成致病的各種因素,並在治療中積極耐心的參與並改變生活方式,讓下背痛終有一日遠離你的日常生活。


新聞資料來源:財團法人台東基督教醫院 骨科 洪樂堯醫師
本文作者:財團法人台東基督教醫院 洪樂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