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哺乳可以喝咖啡嗎?中醫師破解產後飲食5大迷思

作者 / 宜蘊醫療 李湘萍醫師

產後哺乳是眾多新手媽媽共同面對的挑戰,從調整生活作息到穩定乳汁分泌,營養攝取更是坐月子期間的重要課題。台中宜蘊中醫院長李湘萍醫師指出,乳汁分泌與飲食、情緒、作息及體質密切相關,若能釐清乳汁不足的原因並配合個別化調理,大多數哺乳困擾皆可有效改善。

飲食迷思破解一:喝湯灌水補奶?攝取需適量、重質不重量

李湘萍醫師指出,哺乳媽媽每日應增加約500大卡熱量攝取,未哺乳者則無需額外補充,應以均衡飲食為主。她提醒,過量飲水並不會增加乳汁分泌,建議每日水分攝取總量維持在2500至3000毫升即可。

飲食迷思破解二:哺乳能喝咖啡嗎?控制攝取量最關鍵

關於咖啡因攝取,李湘萍醫師建議哺乳期每日不超過300毫克,約為1至2杯黑咖啡。雖然研究顯示此劑量對嬰兒無長期影響,但仍可能與腸絞痛或過敏反應相關,因此應適量飲用、避免過量。

飲食迷思破解三:月子餐含酒精該避免?間隔哺乳是關鍵

針對月子餐中常見的麻油雞,李醫師提醒即使酒精經烹煮處理,仍可能殘留約20%。她建議如有飲酒行為,應至少間隔兩小時後再哺乳,以降低酒精對寶寶的潛在風險。

哺乳節奏要掌握:避免時間間隔過長

建立穩定哺乳節奏是提升乳汁分泌的關鍵。李醫師建議每日哺乳或擠奶8至12次,間隔時間不宜過長,產後初期更應於夜間補哺一次以維持泌乳機制,預防退奶。

中醫分類乳汁不足三型,針對體質調理才有效

李湘萍醫師依據臨床經驗,將乳汁不足分為三類:
  • 自覺性不足:實際奶量足夠,但因信心不足或誤判寶寶需求而影響哺乳。
  • 被干擾型不足:常見於產後初期,因哺乳節奏混亂或缺乏隱私導致泌乳激素分泌不足。
  • 體質或疾病型不足:與產婦本身疾病(如妊娠高血壓、多囊卵巢等)或中醫體質失衡(如氣血虛弱、肝鬱氣滯)相關。

李醫師提醒,產後哺乳不順應及早諮詢專業醫師,透過中醫調理與情緒支持,幫助媽媽安心度過哺乳期,迎接新生命的喜悅。

醫師案例分享:壓力影響泌乳,中醫調理助改善

一名新手媽媽因哺乳時間受限與心理壓力導致乳汁下降,經診斷為「被干擾型乳汁不足」且體質偏「肝鬱型」,李醫師開立柴胡、當歸、白芍等處方,並調整哺乳節奏與情緒輔導,成功改善泌乳狀況與情緒穩定。
中醫師_李湘萍
李湘萍中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博士,中醫學系暨醫學系雙主修
經歷: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中醫婦科醫學會常務監事、中華針灸專科醫師
專長:母乳哺育、婦科調理、不孕症、痛經、更年期、肥胖、自律神經失調等問題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