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大腸鏡檢查該怎麼選?帶你了解「無痛、減痛、傳統」三大檢查方式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根據衛福部統計,大腸直腸癌長年高居台灣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奪走數千條寶貴生命。隨著國人健康意識抬頭,大腸直腸癌的防治成為重要課題。

為什麼要做大腸鏡?

大腸鏡是目前最直接、最精確的大腸檢查工具,能協助醫師觀察腸道病變,並即時進行病理切片或瘜肉切除。特別是對於有糞便潛血、腹痛、慢性腹瀉、排便習慣改變、或家族病史的民眾,建議定期接受檢查。根據資料顯示,每20位糞便潛血陽性者中,就有一位可能罹患大腸直腸癌,顯見早期檢查的重要性​。

檢查方式怎麼選?三種大腸鏡一次看懂

針對不同患者的需求與身體狀況,目前主流大腸鏡檢查方式分為以下三種:

1. 無痛大腸鏡

透過靜脈注射短效麻醉藥,受檢者在「熟睡」狀態下進行檢查,無需忍受過程中的任何不適。由專業麻醉科與腸胃科團隊共同操作,完成率高、舒適度最佳。

適合族群: 怕痛、緊張或曾有不良檢查經驗者。

2. 減痛大腸鏡

檢查前注射鎮靜與止痛藥物,可減少疼痛與不適感,過程中可能有短暫躁動但無明確記憶。無需麻醉醫師,風險略低於無痛檢查。

適合族群: 可接受輕度不適,但仍希望降低疼痛者。

3. 傳統大腸鏡

無任何麻醉或鎮靜藥物,檢查過程需全程清醒,受檢者可即時與醫師溝通、觀看影像。然因疼痛感明顯,部分民眾可能無法完成全程檢查。

適合族群: 疼痛耐受度高,重視與醫師互動、須即時返回工作崗位者。

你適合哪一種?考量因素助你決定

選擇檢查方式前,建議從以下幾個面向自我評估:
  • 怕痛程度:若過往對抽血、牙痛等疼痛敏感,建議選擇無痛或減痛。
  • 是否需立即工作:若希望檢查後立即返家或工作,傳統檢查為首選。
  • 經濟考量:無痛與減痛為自費項目,費用分別約為3,000元與2,000元。
  • 是否有人陪同:無痛與減痛需家屬陪同返家,傳統則可獨立完成。

大腸鏡檢查的風險與併發症

三種檢查皆有微小風險,如腸穿孔或出血,發生率約為每千人一例。此外,無痛與減痛方式因使用藥物,需特別注意麻醉或鎮靜相關風險​​。

大腸鏡不僅能診斷,更能在檢查過程中立即進行治療,是預防大腸直腸癌不可或缺的工具。若您或親友正面臨選擇困難,不妨根據自身需求、身體狀況與專業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方式,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官方網站_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部
成立於1998年,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是一個專注於醫療、藥品、保健、養生與生活知識的醫藥健康媒體平台。不僅提供最新的醫藥新聞,更致力於成為民眾的「醫療決策評估夥伴」。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