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氣喘兒與肺功能測量─尖峰呼氣流速「紅、綠、黃」!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加護室主任 戴任恭講師

兒童氣喘乃氣道狹窄所致,是一個多重因素的疾病,很難完全用單一因子解釋其致病機轉,經學者持續研究整合,其治療方向雖趨一致,但某些療效的認定卻仍有出入。其部分原因,乃病兒對病狀的主觀描述,以及醫師對病兒表徵評估,往往無法與氣道狹窄之嚴重情形或變動性有相關連。唯一可讓世界氣喘創制組織(GINA)等專家認定的基準憑藉,就算是較為客觀的肺功能測定。它可作兒童氣喘的必要診斷工具;也可用來評估氣喘之嚴重情形。

肺功能測量對於氣喘的診斷及監測,其功能正如同藉由血壓計量血壓來診斷及追蹤高血壓,以及檢驗血糖以診斷及追蹤糖尿病。規律的肺功能檢查記錄,可協助追蹤氣喘的進展以及其對治療的反應。兒童肺功能測量普遍認為五歲以上為宜,需耐心尋求與病兒的雙向溝通、測定時要安排非打睏時間。

傳統標準肺量計(spirometry)包括的項目很多,雖可以了解病人是否有阻塞性或限制性的肺功能失常,卻受時間與地方之限制。另一種評估阻塞性肺功能失常(即氣道受阻)則可利用單純又可攜帶的尖峰呼氣流速計(PEF)。

定期的居家監測尖峰呼氣流速就能幫助病兒早期發覺徵兆,善於利用尖峰呼氣流速資料的病童,其使用藥物的次數較少且較適量。當聽到喘鳴聲時,尖峰呼氣流速可能已降低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而延誤了治療的先機。因此,尖峰呼氣流速測量可追蹤急性發作,提供客觀的適當治療依據、找出引起發作的因素。

尖峰呼氣流速的測量需倚賴力道,也需細心的指導,測量時採立姿,先行深吸到全肺量,接著是快速、短而極力的呼氣,測量結果和用力程度有關,必須教導病患盡全力去做,其正常最佳值亦以病兒本身病情穩定時為準。

理想的尖峰呼氣流速測量,每次測量需重覆吹三遍,取其中最高值來記錄,至少應早晚各一次,起床後立刻測量,然後是十到十二小時後再測一次,若是病人正在使用短效型乙二型交感神經興奮劑,則要求記錄藥物擴張使用前及吸入後十五分鐘的數值,如果只是每天測一次則取早上起床後,以及每次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前後測量之,病情穩定時則可間歇測量,雖然失去早期查覺肺功能惡化的機會,但仍然可提供變動的資訊,如果每週只測二到三次,最好是測量同一天的早晚,以及使用支氣管擴張劑前後。

如此,則變動大於百分之二十就可被發覺,而代表病況惡化,而且變異度與疾病的嚴重度成正比。當然,最敏感的偵測是用尖峰呼氣流速的變幅(是早晨未使用氣管擴張劑的測值與當晚或前一晚已使用氣管擴張劑後的測值之差異)以每日的尖峰呼氣流速平均值的百分率來表示。

公式即:每日變異度=

   (PET晚上--PET早晨)×100%÷(1/2(PEF晚上+PEF早晨))

氣喘兒依嚴重程度區分為綠區、黃燈區及紅燈區,以預估尖峰呼氣流速的百分比作為區隔,這種氣喘分區管理系統能夠協助病人了解氣喘,並能監視病況,在氣喘惡化時,及時提出警訊,並且迅速予以控制。在醫師指導下,事前擬定醫療計劃,找出適當的因應之道,協助病兒修正個別所屬區間。

綠燈區:表示情況穩定
    尖峰呼氣流速是最佳值(或預估值)之百分之八十以上,
    變異度低於百分之二十。

黃燈區:表示要小心
    尖峰呼氣流速為最佳值的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
    變異度約在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

紅燈區:表示醫療警訊
    尖峰呼氣流速低於最佳值的百分之六十。

總之,尖峰呼氣流速測量就如貼切的「氣喘兒的溫度計」,是重要的臨床工具,不論是在門診、急診、醫院或是居家都是很有用每日功課,可用來衡量嚴重度、肺功能早晚變化差異,並可及早因應以免病情惡化。因此,中度和重度氣喘病人都需長期監測尖峰呼氣流速,並且至少每一至二年安排傳統標準肺量計檢查一次。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卷第七期(89年12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