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母乳哺餵與藥物

衛生署的數據顯示,香港初生嬰兒首6個月的全母乳餵哺率極低,只有2.3%,國際水平平均約為40%。醫學界發現母乳餵哺不單對嬰兒有好處,對母親也有莫大的益處。

母乳餵哺的嬰兒比使用奶粉的較少患上呼吸道疾病、敏感、中耳炎、胃腸炎等疾病,同時亦可正面影響嬰兒的認知能力及智力發展。餵哺母乳會幫助母親子宮收縮,加促復原,減少產後出血的情況,亦加快回復到產前的體重。此外,母乳育兒能減少患乳癌、卵巢癌的機會及停經後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因此,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建議最少母乳餵哺一年。餵哺母乳的母親服藥時,常常會擔心藥物會否出現在人奶中,及藥物對嬰兒的影響。事實是,大多數藥物都會出現在人奶中,但分量極微,亦只有少部分藥物是不適合母乳哺餵期間使用。

餵哺母乳期間服用藥物對嬰兒的影響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

1. 藥物在母親血液中的濃度 ── 服藥方法(口服、吸服、外用)、次數、劑量、療程期、母親本身的新陳代謝速度等因素會影響藥物在母親血液中的濃度。

2. 藥物在母乳中的濃度 ── 母乳中藥物的濃度取決於藥物的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脂溶性(Lipid Solubility)、蛋白黏連性(Protein Binding)及在血液的濃度。高分子量、低脂溶性的藥物會較少可能出現在母乳中。血液中,部分的藥物會與蛋白黏連在一起,有些則溶在血漿中,蛋白黏連性高的藥物,較少數量會出現在人奶中。藥物在血液的濃度較高時,藥物在母乳的濃度也相對較高,但當藥物在母親血液的濃度降低時,母乳內的藥物便會從母乳倒流到血液中。

3. 嬰兒吸收的劑量 ── 嬰兒實際上吸收的劑量與他所飲用的人奶分量和藥物在母乳中的濃度有關。

以下的建議能減低藥物對嬰兒的影響:

● 能安全用於嬰孩的藥物一般都適合母乳餵哺期間使用
● 半衰期短的藥物會較少積聚
● 避免使用長效劑型
● 盡量避免長期服藥
● 盡量在服藥前餵哺母乳,或在服藥後2-4小時餵哺母乳。這樣可避免藥物在母親血液中濃度最高的時間,當藥物在母親體內的濃度較高時,相對較大幅度的藥物會出現在人奶中。如果那種藥物只需每日服一次,最好在晚間服用,這樣可增加服藥與下次餵哺母乳之間的時間距離

母乳餵哺不單有助嬰兒的發育,對母親的健康也有好處,只有少部分藥物是不適合餵哺母乳期間使用,大部分情況都不需要因為服藥而停止餵哺母乳。餵哺母乳的母親生病時最好往醫生處診治並告知醫生正在餵哺母乳,購買成藥時應徵詢藥劑師意見,以確保所服用的藥物對嬰兒沒有影響。
本文作者: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