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麻疹疫情升溫!症狀、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你一定要知道

作者 / 張中維藥師

什麼是麻疹?

麻疹由麻疹病毒(英文:Measles virus)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這種疾病具有極高的傳染性,主要透過空氣或飛沫傳播,感染者通常在接觸病毒後7至18天內出現症狀(平均約14天)。麻疹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常對兒童與免疫力較低的成人造成威脅,其症狀包括以下幾個階段:
  • 前驅症狀:感染初期的症狀類似感冒,患者會出現高燒(可高達40°C)、咳嗽、流鼻水以及結膜炎(紅眼、畏光、眼睛流淚等)。此階段通常持續2至4天。
  • 柯氏斑點:這是一種麻疹特有的症狀,出現於口腔內側黏膜。柯氏斑點形狀類似鹽粒,呈白色或藍白色小點,周圍有紅底。
  • 紅疹:在前驅症狀出現後的3至4天,患者通常開始出現紅疹。紅疹通常由臉部及耳後開始,逐漸擴展至軀幹和四肢,伴隨持續高燒。這種紅疹呈斑丘疹狀,壓下會褪色,約持續6至7天後轉為暗棕色並逐漸消退,嚴重者可能伴隨皮膚脫屑。

麻疹除了典型症狀外,還可能引發一系列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中耳炎或腦炎等,這些併發症可導致聽力受損、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危及生命。未經疫苗接種者的罹患風險最高,特別是嬰幼兒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民眾。此外,孕婦若感染麻疹,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畸形。

麻疹的傳染途徑與高危族群

麻疹主要透過患者的咳嗽、打噴嚏或直接接觸其鼻咽分泌物傳播,病毒能在空氣中存活長達兩小時。即使未與患者直接接觸,但曾在患者所在的密閉空間停留,也可能被感染​​。
高危族群包括:
  • 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
  • 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患者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者。
  • 孕婦感染麻疹可能導致流產、早產或胎兒畸形​​。

如何診斷與治療麻疹?

診斷麻疹主要依靠臨床症狀,尤其是特徵性紅疹與柯氏斑點。必要時,醫師可採用咽喉拭子、尿液或全血等檢體病毒培養、血液檢測(IgM抗體)或病毒核酸檢測(PCR)來確認感染​​原。

目前麻疹並無特效治療方法,但可採取支持性療法來緩解症狀並減少併發症風險。以下是常見的處理方式:
  • 充分休息與補充水分:患者應保持充足的休息,並多喝水以維持體內水分平衡,特別是在發燒期間,防止因脫水導致的其他併發症。
  • 退燒與止痛藥物:使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或布洛芬(ibuprofen)等退燒藥來緩解發燒和不適感。然而,應避免18歲以下的患者使用含阿司匹林的藥物,以避免導致罕見但嚴重的雷氏症候群。
  • 維生素A補充:對於患有維生素A缺乏的兒童,醫師可能會建議補充維生素A。研究顯示,維生素A可顯著減少麻疹的嚴重程度及併發症的發生率。

此外,若麻疹引發其他合併症,例如中耳炎或細菌性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對於嚴重病例,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治療,以穩定病情。

如何有效預防麻疹?

接種MMR疫苗(麻疹、腮腺炎與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嬰兒自母體得來的抗體只能持續6~9個月,依照國內接種建議:
  • 嬰幼兒:出生滿12個月接種第一劑,5歲至入學前接種第二劑。
  • 成人:若無疫苗接種記錄或麻疹抗體陰性,建議補接種MMR疫苗。
  • 前往疫情地區的6-12個月嬰兒:可於出發前兩週自費接種一劑,滿12個月後仍需按時完成兩劑接種​​。

對於孕婦,應避免前往麻疹流行地區,並於產後檢查抗體是否需要補接種​​。

面對疫情應注意什麼?

若曾接觸確診患者,應進行自主健康管理,觀察體溫與症狀18天。出現疑似症狀如發燒、紅疹或結膜炎,應佩戴口罩並立即就醫,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對於健康民眾,日常應注意:
  • 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場所。
  • 勤洗手並正確佩戴口罩。
  • 若有疑似症狀或暴露風險,及早與醫療單位聯繫​​。

麻疹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但其高傳染性和嚴重的併發症不可輕忽。透過普及疫苗接種、提升防疫意識,我們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保護自身與家人的健康。若有疑問,請及早諮詢醫療專業人員。
藥師_張中維
張中維
藥師
簡介
•臺大醫院藥劑部院聘藥師、愛仁醫療社團法人愛仁醫院藥師、台灣年輕藥師協會理事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