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潛水夫症候群」及「減壓症候群」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譚健民醫師


近年來,國人出國觀光旅遊越來越普遍,而在玩遍各國景點之後,少數年輕朋友或較為活躍的青壯年人,乃改採「定點旅遊」的計劃,某些旅遊者便選擇比較新奇刺激的定點,其中優美的「海底浮潛」與「潛水」也就因而成為年輕人的最愛。雖然在專業導遊的指引下,絕大部分的旅遊者都能夠享受一趟難以忘懷的海上快樂假期,但也曾發現有些沒有潛水相關常識的旅遊者,在未做好防範措施之前,又不遵循導遊或教練的指揮,自認高人膽大,直接下海,結果罹患了「潛水夫症候群」;臨床上稱之為「減壓症候群」。

一、什麼是「減壓症候群」?
根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及生理學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海平面下作業的潛水夫或業餘潛水者,每下潛十公尺左右,身體就會承受將近一個「大氣壓」的壓力;由於壓力較地面上高,亦使得肺泡內的各種成分氣體所承受的分壓也隨之增加,一旦壓力大到相當的程度,肺泡中的氣體即溶解、液化,並進入血液中;其中大部分的「氧氣」以及「二氧化碳」都會被血紅素,甚至血清中的其他物質吸收,但空氣中的「氮氣」,亦同時隨著外界的壓力增加而進入血液,並隨著血液散佈至不同組織中。由臨床實驗證明,此時大部分的「氮氣」都會聚集在脂肪及神經組織中,尤其脂肪組織中的濃度甚至會高達其他組織的四倍左右。因此

潛水之後,最重要的是由海底深處逐步上升,甚至作階段性的逐步停留,亦即慢慢減壓,則多餘的「氮氣」及組織中的氮氣均會慢慢釋放出來,先進入血液中,再經由肺泡排出體外,就不會呈現任何臨床症狀。假若潛水者過於迅速上升,則在潛水者浮出水面,會使得溶解在組織或血液中的氮氣,快速的游離出來,並以氣泡的形式聚集在血液或組織中,而使潛水者產生多樣性的不適症狀,這些症候群便稱之為「潛水夫症候群」。

二、要讓氮氣氣泡慢慢從組織中逸出
潛水夫症候群會因為氮氣聚集的組織器官不同,而呈現不等程度的臨床症狀及表徵,嚴重者由於氮氣異常聚積在血管中,甚至會形成血管內栓塞,導致相關器官的循環性障礙。其症狀的嚴重性與潛水深度以及逗留時間有關,同時亦與潛水者的活動量、年齡、體重、身體狀況以及上升速度均有相對性的關係。

此外,「潛水夫症候群」亦可能發生在飛行員(即由地面迅速上升到高空),以及某些高空特技表演者。臨床上,最危險情況是潛水人員在回到地面後幾小時立即便乘搭飛機,結果發生血管內被空氣栓塞的急症。因此,建議出國旅遊者若參加當地的潛水活動,那麼在浮出水面後二十四小時就內不要搭乘飛機,以免因為體內囤積的「氮氣」而造成不可預期的傷害。

三、潛水夫症候群的臨床症狀及表徵
潛水夫症候群的症狀是多樣性的,其臨床表徵及嚴重性取決於「氮氣」囤積量的多寡,絕大部分罹患者的症狀都發生在減壓後一至二小時之內;正常者在三十六小時以後就不會再出現症狀;而且減壓越快,症狀越早發生,病情也越發嚴重。除此之外,有些人特別容易罹患「潛水夫症候群」,其高危險群包括潛水時過度活動、曾經受傷、過度肥胖、潛水前水分攝取不足(或任何原因的脫水)、飲酒過量、潛水中氧氣供應不足、寒冷(或體溫不穩定),甚至在潛水前曾經服用某些具有鎮靜作用的藥物(止痛藥或者抗組織胺藥物)。

四、潛水夫症候群會出現五種明顯的症狀
大致而言,潛水夫症候群常見的症狀包括下述數種:

1、皮膚搔癢甚至灼熱感:主要是由於氣泡刺激到皮下的末梢神經及汗腺所致;假若皮下血管因氣泡過多而栓塞,亦可能出現皮膚蒼白或淤青的表徵,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皮下氣腫」以及感覺異常等症狀。

2、心臟血管病變:主要也是過量的氮氣阻塞血管所引發,其中包括脈搏加快、心律不整,假若阻塞住小動脈,則會出現「肺梗塞」,並衍生「肺水腫」,而出現呼吸困難現象。

3、神經病變:由於供應脊髓血液的血管被「氮氣」氣泡所阻塞因而引起脊髓功能傷害,嚴重者可能導致肌肉衰弱無力、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或尿瀦留。假若氣泡栓塞影響到腦部血液循環,更會出現頭痛、眩暈、頭暈、神智不清,甚至昏迷而死亡,這是潛水夫症候群最嚴重的症狀之一,通常會帶來持久的後遺症。除此之外,患者有時亦會出現視力障礙、聽覺喪失等特殊感官的病變。

4、肌肉骨骼病變:一旦罹患潛水夫症候群,絕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出現肌肉、骨骼疼痛,甚至經驗難以忍受的肌肉撕裂痛,此時必須將肢體保持彎曲才能減輕疼痛,其主要原因亦是溶解散佈於骨骼肌肉中的氮氣,阻礙了血液的正常供應所致,嚴重者甚至會造成大腿股骨缺血性壞死的合併症。

5、其他症狀:少數罹患者會出現肋膜疼痛、咳嗽、呼吸困難、噁心、腹痛以及腹瀉等症狀。

五、先給氧氣再趕快送醫治療
對於潛水夫症候群而言,早期診斷以及早期處理是相當重要;不論罹患者是否已出現呼吸困難或紫紺的現象,都必須儘進可能早點給予氧氣。至於臨床上出現的全身肌肉關節痠痛及疼痛,可以給予一般性的鎮痛劑服用,或者進行熱水浴按摩等物理治療;臨床上,還可以使用生理食鹽水等點滴,甚至血漿,來抑制血小板凝集現象,甚至可以服用少量的阿斯匹靈來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釋放作用。對於某些較為嚴重的個案,亦可使用類固醇來恢復血管的正常通透性,進而減少腦水腫、脊髓水腫,甚至肺水腫的發生。至於比較嚴重的個案,還要再次進入高壓艙進行高壓氧氣治療,否則會導致永久性的神經傷害。

因此,即將進行深海浮潛者,務須充分了解潛水夫症候群的治病機轉及預防措施,假若長期在深海工作,更應確實遵守階段性的「減壓」步驟,亦即上升到相當於原先所處氣壓一半的深度時,即停留一段時間(大約三至六小時),使體內過量的氮氣逐漸經由組織或血液飄移至體外,再逐步上升至水面。

如果已經有潛伏性疾病,更應在潛水前做好健康評估;下水前嚴禁喝含酒精飲料,而必需飲用適量的水份;此外,潛水前則應保持溫暖以及避免身體受寒,,前一天晚上長要避免熬夜以及有足夠飽滿的睡眠也是很重要的。

六、哪些高危險群不宜行使潛水的活動
罹患心臟血管疾病(如高血壓或狹心症)、肺疾病(氣喘、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導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新近發生的氣胸(合併肺功能障礙)、肺臟巨大囊腫(水泡),以及因意外導致胸部外傷,甚至有眩暈、耳鳴、梅尼爾氏症候群者,都不宜貿然參加浮游甚至潛水,而中樞神經病變(尤其是中風)、新近骨折、酗酒以及肥胖者更應絕對禁止潛水。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來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