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也談老年人不自主顫抖病症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譚健民醫師


肢體末端顫抖亦常出現在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群中,但並非所有經歷顫抖症狀的老年人,就是罹患「巴金森氏症候群」;事實上,亦有不少老年人因手顫抖的症狀,而被誤診為巴金森氏症候群。因此,在診斷老年人的不自主顫抖徵兆時,則必須要先排除相關的全身性慢性疾病,或者長期使用藥物的不良反應。

事實上,正常人也可能會發生快速微小顫抖的現象,稱之為正常生理性顫抖,而大多數老年人的顫抖都屬於生理性顫抖,可能激發因素包括有焦慮、沮喪、運動、疲勞、失眠,甚至某些具有興奮作用的藥物或飲料(咖啡因、支氣管擴張劑、酒精、濃茶)。某些代謝性慢性疾病亦常會出現手部不自主顫抖現象,其中包括低血糖症、嗜鉻性細胞瘤(一種能夠異常大量分泌升壓素的腎上腺腫瘤)以及甲狀腺機能亢進,而這些狀況所引發的手部不自主顫抖,都會因為潛在病因的去除而得以緩解。

在臨床上,不自主的顫抖分為靜止性顫抖或行進性顫抖,所謂「靜性顫抖」就是指肢體顫抖在身體休息時反而會更加嚴重,但一旦身體開始活動時,顫抖現象反而消失;反之,「行進性顫抖」則在肢體活動時,顫抖的現象更加惡化。靜止性顫抖最典型的病症就是「巴金森氏症候群」,主要是由於大腦髓質內的運動神經核(基底神經節)發生變性萎縮退化所導致;行進性顫抖通常必須要考慮是否是小腦病變(在大腦後下部位的中樞神經器官),但屬於小腦病變所導致的肢體顫抖,反而較少出現在老年人口群中;而年輕人則要考慮是否罹患多發性硬化症或者是脊髓小腦退化性疾病;但假若老年人腦血管病變所導致的小腦性中風,因而出現的肢體顫抖,或許亦曾伴隨出現步伐不協調、眼球震顫,以及測距功能不良等典型的小腦病變的徵象。

在臨床上除了確定診斷不自主顫抖的潛在原因之外,大部分的罹患者可以經由原因的去除以及輕微鎮定劑的服用而得以緩解,雖然曾有某些罹患者宣稱,可以經由服用酒精類飲料而改善顫抖症狀,但一旦酒精效果消失後,其顫抖現象反而會加劇。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來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