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人腦醫學新紀元 順磁性對比劑之血流灌注磁振造影

腦血管疾病一直是占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早期診斷及適當治療,對病
患在疾病的預防上,和降低社會成本極為重要。因此如何去評估病生
理上的改變(例如腦血流)即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而腦血流灌流之
生理參數評估,便是主要的方法之一。

血流灌注一般而言乃指由新鮮含氧的動脈血,運送氧氣養分給組織細
胞,再將組織細胞所代謝出來的廢物經由靜脈血運走的一個過程。這
樣的一個過程和微血管的解剖結構,組織結構,血液微循環及血液和
組織間交換有關。因為實際上我們並無法直接量測組織的血流灌注,
只能藉由血流循環動力參數的量測來反應出組織血流灌注的情況。所
謂的血流循環動力參數,包含腦血流體積、腦血流流量、腦血流平均
穿流時間等。近十年來由於快速、動態磁振造影的發展,其時間及空
間解析度佳、不具游離輻射…等優點,讓血流灌注的磁振造影成為量
測腦血流灌注的一種利器。

運用磁振造影來量測血流動力參數主要的概念就是:以彈丸的方式快
速注入順磁性的對比劑,由於腦部具有血腦障蔽,當此順磁性對比劑
流經血管時會改變組織的磁化率,進而造成局部的磁場不均勻現象,
使得訊號下降,隨著對比劑逐漸離開,訊號會開始回升。
若能正確的
辨認出動脈在磁振影像中的動脈區域並算出此組織內對比劑濃度隨時
間變化之曲線,我們便可計算出血流循環動力參數,進而反應出組織
血流灌注的情況。

這些血流循環動力參數值,臨床上可以用來早期診斷一些腦血管疾病
,例如:腦部動靜脈畸形、腦細胞瘤、急性局部缺血、中風、梗塞、
多發性硬化症…等,是相當重要的一項輔助診斷工具。

在台北榮民總醫院與國立陽明大學放學醫學科學研究所密切合作之下
,利用數理統計學上最近提出的獨立成份分析法,我們自行研發技術
平台,可以快速且正確的從複雜的磁振訊號中自動分辨出動靜脈與其
他不同的組織區域,計算其內部的對比劑濃度,進而得到腦血流體積
、腦血流流量 、腦血流平均穿流時間等血流循環動力參數。

此一新技術為國際首創,我們已應用於臨床上動靜脈畸形、腦細胞瘤
、急性中風等病患之診斷輔助與手術後之評估上並獲得突出的成果。


報告人:吳育德副研究員
    國立陽明大學放射醫學科學系所副教授
    台北榮總整合性腦功能研究室副研究員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