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剖析【睡眠障礙】之一 正常的睡眠現象!

文�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科 林志堅主治醫師

『睡眠障礙』是一般門診患者最常見到的主訴之一,
但是所謂的『失眠症』只不過是敘述性的『症狀』描述,而不是診斷。
多數的失眠症是屬於次發性的,也就是導因於其他各種不同的生理
或精神疾病,所謂找不到病因的『原發性失眠症』比率約在10%以下。


以下將先由【正常的睡眠現象】來加以探討

一、睡醒節律Sleep-Wake Rhythm

人類正常的內部『生理時鐘』週期約在25小時左右,內部的生理時鐘會
受到外在環境的光線變化、進食、工作、生活作息等的影響,而調整到
24小時左右,形成一個規律的『晝夜節律』。人體的生理節律的形成是
十分複雜的,主要受到腦幹和邊緣系統的『網狀賦活系統』的控制,體
內的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及身體各部機能相互協調影響。

正常的『睡眠需求』有很大的個別差異,少則4∼5小時,多則將近10小
時,但大多數人的睡眠時間約是6∼8小時。 

二、正常的睡眠週期Sleep Stages

依據睡眠時腦電波及眼電圖觀察的結果,大致可以把正常的睡眠分為數
個不同的週期,交替循環出現。『常型睡眠』:即「非快速動眼期」約
佔所有睡眠時間的75%,其中淺睡期(第一期佔5%、第二期佔45%)
約佔50%,熟睡期(第三期佔12%、第四期佔13%)約佔25%。『異型
睡眠』:即「快速動眼期」約佔所有睡眠時間的25%。

常型睡眠 第一期:淺睡期,由清醒逐漸昏沈。
     第二期:睡眠漸深,出現睡眠紡錘波及K叢的腦波變化。
     第三期:睡眠較深的熟睡期,腦波出現相當緩慢的波型。
     第四期:睡眠更深的熟睡期,睡眠的緩慢腦波比例超過50%

「常型睡眠」時期的生理變化為:感官的敏銳度降低、肌肉放鬆、動作
減少、心跳和呼吸頻率減慢、血壓降低、消化道分泌稍許減少、口腔、
鼻腔、眼睛分泌明顯減少、尿量減少、內分泌變化:腎上腺素降低、生
長激素增加、神經細胞的蛋白質合成顯著增加、基礎代謝率下降(清晨
二到四點達最低點,約下降10%)。

異型睡眠 當入睡約九十分鐘左右,腦波會突然回到第一期的波型,伴
     隨有眼球快速運動,此時腦波圖與淺眠期或清醒期相類似。
     『作夢』通常發生在此時期、臉及頸部肌肉張力消失、身體
     動作較大、陽具勃起、呼吸、心跳皆較快,變化激烈。

正常的睡眠週期由『常型睡眠』的第一期循序進入第四期,睡眠由淺而
深,『異型睡眠』之後,又進入常型睡眠第二期,如此週而復始,約一
至一個半小時循環一次。睡眠的前半夜,以『常型睡眠』第三、四期的
熟睡期比例較多,較熟睡不易被吵醒。睡眠的後半夜,『異型睡眠』的
時間延長,第三、四期消失,天亮前會有短暫的清醒。

睡眠異常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之一,了解正常的睡眠生理,建立正確的
認知,有助於減輕對偶發性(短暫性)失眠的焦慮。睡眠異常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需要經由醫師審慎評估才能確定病因,睡眠異常的治療,必
須針對造成睡眠障礙的病因進行處理,並配合環境、生理、行為、心理
等層面的整體性介入處理,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本文作者:林志堅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