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精神科醫師談工作訓練與精神復健醫療!

文�臺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醫師 蔡盧浚

一、前言

過去的傳統觀念,認為精神疾病是『可恥』的或『家醜』,因而病人未
予適當治療與復健。常致病況惡化、或出現傷害自己或家人的情形。不
但家人負擔更大,也造成社會大眾的錯誤印象,認為精神病患皆是「危
險的」、「可怕的」。
  
其實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不同疾病的病況嚴重程度也不相同。罹患精
神疾病的病友中,有許多人情況是十分穩定的,能夠正常規律的工作。
有些病友則是仍然有部份工作能力,但是無法勝任工作上某些方面的要
求而失業。其實適當的工作訓練,可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及成就感,有助
於穩定病情,並避免能力退化。
  
臺灣社會已經和過去不同,變更複雜、變動快,生活緊張、壓力昇高,
造成許多精神疾病增加,如焦慮症、憂鬱症、心身症、失眠症等。應該
改變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到精神科就醫可以不必再忌誨了。

二、精神病的過程及治療:

  1症狀潛伏期:

  常未被發現或不願接受而延誤醫療良機。當懷疑有精神病或已經患
  病,應自己或由家人陪同到精神科接受診療

  2急性期:

  情緒不穩定、症狀明顯且嚴重,可能對自己或他人有傷害的危險,
  常需須住院治療。

  3慢性期:

  除了門診、藥物治療外,還需安排適當的工作及生活訓練才是完整
  治療方式。精神復建治療是提供一個保護性環境,使病人漸漸適應
  社會及家庭生活,並學習獨立、避免退化。

三、疾病對患者本身的影響

  *精神症狀產生的干擾
  *工作持續力、專注力下降、能力退化
  *情緒低落、沒自信、退縮
  *解決問題、接受批評、尋求協助的能力不足
  *失去學習技能機會、人際關係缺乏

四、工作復健訓練的目的

  ◎由工作訓練中培養工作能力、忍耐力,得到自信心成就感,減少
   自卑感。
  ◎培養生活所需的技巧與人交往能力使生活規律化、穩定病情。

五、工作復健訓練的內容

  *職能治療:如文書、手工、清潔、園藝、、守衛等,藉以增加耐
        心及注意力,建立自信、改變工作態度。
  *學習活動:學習溝通技巧、改善人際關係、增加自我瞭解、生活
        安排規劃等。
  *實際演練:以實地演練方式,學習問題解決技巧、求職技巧、應
        付壓力等…。

六、工作復健訓練的特色

  *環境較穩定、變動少、包容性及支持度高
  *可以模擬實際的工作情況、可兼顧治療與工作
  *可以設計來減少障礙因子、依個案特性彈性安排

七、工作復健訓練的推展

  ◎院內訓練
  ◎院外庇護性工作場
  ◎社區參與:與社區資源結合,藉由義工、家屬參加,患者的工作
   表現,能促進社區民眾對精神病患支持與接受度

八、照顧患者的態度──信心、耐心、開放心

  *要有信心:精神病人有希望,只要接受治療,患者一定會獲得改
        善。改變無助與失望的想法。協助病人服藥、千萬不
        要進步就停藥。

  *要有耐心:要有長期對抗疾病的準備、適應他的症狀、接受病人
        、慢慢改變他、和病患一同努力。

  *要有開放心:改變你的期望、減少對疾病的羞恥感、不要過度保
         護或批評病人,如果我們瞭解他們,會發現原來他
         們是一群可愛的人。

九、必要時如何尋求專業協助

  衛生所的公共衛生護士或社工員、公私立醫院診所之精神科專業人
  員及居家治療。
本文作者:蔡盧浚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