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無疾而終?老年人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日常生活中,或許曾聽到某些老年人「無疾而終」,但是根據臨床經
驗的探討,事實上,這些老年人或許罹患所謂的「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
臟病」。


根據定義「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是指其在接受心電圖檢查中雖然
呈現「心肌缺血」的表徵,但個體在臨床上卻絲毫並不感到有「心絞痛
」的症狀而稱之
;事實上,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在臨床上並非罕見
,在老年人口群中其發生率大約在百分之三至十之間;而原本就已存有
冠狀動脈硬化症的老年人,其發生率更高達百分之六十至八十之間。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發現冠狀動脈硬化症罹患者在發生猝死前,都隱
藏有「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的病變,而其中曾罹患有陳舊性心肌
梗塞、高血壓以及糖尿病者,其將來發生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的機
率亦較心絞痛罹患者的五倍左右。

事實上,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在臨床上發生「心絞痛」是一種特殊的
主觀症狀,其主要形成機制是由於心肌「供氧」以及「需氧」失去平衡
缺血而產生疼痛,但這些症狀的出現亦是個體一種保護性的警報系統,
由此來提醒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罹患者,必需要立即減少甚至停止活
動,並能及時服用藥物治療以避免心肌再發生進一步的缺血壞死。

由於老年人本身一旦發生嚴重廣泛性的心肌缺血,則會使得疼痛警報系
統受到損害,再加上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罹患者本身在心肌缺血的
時候,會由唾液腺分泌出一種內啡胺物質(一種性質很強的鎮痛物質)
,並導致個體對致痛物質敏感度的降低,而使得心肌缺氧的病變持續性
的發展,最後導致「無疾而終」的猝死結局。

在臨床上,某些高危險群會在急性心肌梗塞病變的早期,會先有無痛性
心肌缺血性心臟病的潛在性病況的存在,其中包括老年人、肝硬化合併
腹水、酸血症、糖尿病、腦血管病變、休克、心臟衰竭、暈厥,以及曾
有反覆性小規模的陳舊性心肌梗塞者。


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急性心肌梗塞的預後與罹患者事前是否曾經有主
訴「心絞痛」並無直接的關聯,但無痛性心肌缺血性心臟病的病變絕大
部份好發於老年人身上,也因而容易延誤醫治,最後衍生較嚴重的併發
症,使得其猝死率較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倘若老年人不論其是否存
有心臟血管疾病的既往症,但若其主訴說不上來的胸部不舒適甚至疼痛
,則必需要先排除是否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先兆,而能及早做好緊急處理
及診治,才不會衍生「猝死」的悲劇。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