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廿一世紀文明流行病─憂鬱症!

文�台安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許\正典

「我覺得自己乏味膩人、能力不足、思緒不清、反應遲鈍且毫無生氣。
我徹底懷疑自己能做好任何事,我的頭腦停緩,精疲力盡到幾乎起不了
作用;這團灰色物質只是提醒我性格上一長串可怕的不足和缺點,使我
飽受折磨。我會問自己:「這樣活下去有何意義?」曾罹患重度憂鬱症
的美國精神科醫師 Kay. R. J. Jamison。

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年初曾宣布未來廿一世紀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
中,憂鬱症赫然高居第二位(癌症是第一位、愛滋病是第三位),而在
台灣這個日漸高度現代化的社會中,憂鬱症更是像「心的感冒」正悄悄
地在人群中流行蔓延開來,如知名影星蔡頭、偶像歌手徐懷鈺等在事業
如日中天之際也曾經飽受憂鬱症狀之苦,社會新聞更不時傳出疑似憂鬱
症患者自殺或帶著小孩共赴黃泉的重大案件,尤其在921震災後層出不
窮的自殺潮和季節(特別是冬季)憂鬱症患者大量增加,讓我們相信正
確認識憂鬱症狀並及早接受專業醫療甚為急迫。

憂鬱症從兒童到老人都會發生,但一般好發在20至50歲的青壯族群
(特別是40歲上下,女男比率是2:1,平均每一百人中就有三人重
度罹患憂鬱症,有15∼25人罹患輕型憂鬱症或低鬱症,這比任何一
種疾病都要來得多,其中因為憂鬱症所帶來的身體疾病,甚至付諸自殺
的例子更是令人觸目驚心。憂鬱為人格特質及人際關係帶來負面的想法
,同時也會影響感受、思考及行動方式。

常見的憂鬱症病徵列舉如下:

 •難以抗拒的悲傷感受或沮喪,抑鬱的心情。
 •失去對原事物的興趣或喜樂或活動量下降。
 •非處於節食而明顯體重下降或增加(一個月體重變化量>5%)。
 •幾乎每日失眠或嗜睡。
 •生活能量的降低或每日疲累失去活力。
 •罪惡感、無助感及對未來的無望感。
 •無法集中注意力及社交退縮。
 •反覆有自傷的想法或企圖。

通常這些憂鬱症狀有大部分出現並持續達二週以上而不見好轉時,就該
尋求精神科專科醫師診斷評估並進一步治療,由於憂鬱症基本上是大腦
神經荷爾蒙的作用失調,特殊人格格質及負面思考習慣加上重大壓力事
件(如傷心失落經驗及人際關係)等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藥
物治療再配合心理治療是治療及預防憂鬱症的最佳方式,服用抗憂鬱劑
需2至4週才見得療效,故不可僅吃幾天藥無明顯改善就輕率停用,通
常三個月內可達令人滿意的療效,當症狀改善後,仍需繼續服藥4至6
個月以預防再發,並與醫師討論減藥的速度和方法,然後漸進式減藥(
不可突然停藥)同時療程中輔以個別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或團體人
際互動治療,來修正個人不利的人格特質及扭曲的認知,更能鞏固復原
的療效及改善。

憂鬱症是可以好到完全沒有症狀,並且恢復身心運作及社交職業功\能,
但由於復發率不低(約50%),因此有必要在復原後持續注意維持健
康的情緒及適當修正自己的負面思考,才能走出憂鬱的幽谷迎向生命的
陽光。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