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基因改造食品安全嗎?

自有人類,人們就試圖改造生物。過去傳統的育種方法是運用選種及交
配,以獲取想要的生物體特質(如口感好及較甜的玉米)及減少或去除
不想要的特質(如自然產生的毒性)。但是,傳統育種最大的限制在於
交配的品種必需是相同的或相近的,為了要突破這種限制,科學利用現
代基因工程技術,精確的挑選生物體某些優良特性的基因,來轉殖到另
外一個物種,使新的基因改造生物具有預期特定的特性。

1994年,美國卡爾京(Calgene)公司的「佳味」(FLAVR SAVR)蕃茄是世界
上第一種獲准上市的基因改造食品。佳味蕃茄裡產生促進熟軟酵素的PG
基因被抑制,所以質地較堅實,可減少採收、運輸、加工處理過程中碰
傷變質,因而保存風味。不過,目前此蕃茄已停止商業生產。

基因改造食品(GM Foods)是以現代基因工程技術從基因改造出的食品
,它在市面上呈現的方式有以下三大類:

(一)食品本身含有新基因,如含抗除草劑農藥基因的大豆。
(二)加工食品成分含有新基因,如基因改造大豆作出的豆腐。
(三)純化精製的食品如大豆油,其原料雖為基因改造大豆,純化精製後
卻不含有新基因。

由於生物科技是近年來才應用在食物生產方面,為了安全起見,所有基
因改造食品均須接受嚴格的安全評估,才可在市面出售。以生產最多基
因改造農作物的美國為例,基因改造食品是由食品藥物管理署(FDA)
、環境保護署(EPA)及農業部(USDA)三個聯邦機構負責管理評估。
我國則由國科會、農委會和衛生署分別在上、中、下游,就所管實驗室
研究、田間試驗和食品衛生等方面,做安全評估的層層把關。基因改造
食品須完全符合有關的安全評估,方可在市面出售。


台灣目前並沒有商業生產,但經實驗室研發後向農委會申請進行田間試
驗的有基因改造木瓜等若干項目。
但台灣市面上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有大豆、玉米和它們的加工製品。因
為我國的基因改造大豆、玉米百分之一百是由國外輸入,主要是美國。
農委會非正式估計,國內目前進口的大豆有五成為基因改造,進口的玉
米則有三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均指出,相比於傳統
食物生產方法,使用基因轉殖生物科技對食物的安全性並無疑慮。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