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重陽來敬老,素素看真好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中華國際健康素食推廣協會吳博斌理事長指出在泰國普吉島上有一個重要節日,就是九皇齋節,九皇齋節又稱素食節、吃齋節,每年陰曆九月舉行,連續進行九天,最早流行在泰國南部普吉府地區,後來逐漸普及到泰國全境,成為泰國華人的年度盛會,白衣素食是節日的主要特色。在九皇齋節的九天九夜裏,善男信女都改吃素食,停止娛樂活動,並在市內的五座主要佛寺舉行各種慶祝儀式。街上也擺滿各種齋物貢品和食品。這期間,善信們脫下豔麗的服裝,穿上潔淨的白衣白褲,誠心齋沐,到佛廟進香,禮拜九皇佛祖,以祈求闔家吉祥平安,諸事順利。慶祝儀式到最後一夜達到高潮,從午夜一直通宵達旦。只見數以萬計穿上白衣白褲白鞋的善男信女沿街抬神遊行,一路上炮竹聲震耳欲聾。普吉人民從曼谷王朝第五世王時代就開始慶祝這個節日。

吳理事長說九皇齋本是泰國華人的節日,據說當年中國和馬來西亞來到普吉從事採錫礦的華人勞工約三萬人。有一年,島南卡都區虐疾蔓延,使許多人病亡,當地年長華人從中國請來劇團,以唱戲驅除病魔,這個方法果然見效,節日慶祝儀式便從此開始。人們相信,參加慶祝九皇齋節的人,都能從中獲得好運,能解除一切困擾,因而普吉男女老少都慶祝這個節日。

吳博斌理事長指出九皇齋節起源於中國。關於它的來歷,有三個不同的說法:

在明末清初,一批反清複明的義士,為策劃武裝起義,選擇重陽節登高的機會,在福建某山城商量對付敵軍的辦法,但一時想不出良策。這時,領袖明廷第九皇子暗想,如果這樣下去,只會讓清兵進城屠殺,不但義士生命難保,而且必禍殃城中人民,他想別無他計,只有犧牲自己,拯救全城人民。決心已下,他便站起來向大家宣佈自己的就義計畫,並吩咐他的計畫進行善後工作。義士們還來不及討論,九皇子便拔劍自刎了。大家悲切痛哭之後,便按他的計畫行事。立即設靈弔祭,建立法會誦經普渡,舉行宗教儀式大典。同時,籲請全城人民吃齋,穿白衣參加祭奠儀式,舉辦了九天九夜。清兵進城搜查,見到這種場面,立即進行審問。清兵得到的一致回答是,為一位寺廟主持的圓寂舉行宗教儀式。清兵搜不到謀反的罪證,又為避免打擾民間宗教活動,便退兵了。於是,山城人民為紀念九皇子,每年舉行九皇齋盛會。這個節日後來由福建人傳去了泰國。

另一則傳說在三百年前,明朝淪亡,清兵入踞北京,明朝遺臣複國志士紛紛起義,但為了避免清廷的拘捕,往往以宗教為名,舉行起義聚會。當清朝統治鞏固之後,明朝遺臣志士無法在國內立足,紛紛逃往東南亞各地。他們在國外依然借著各種拜神活動聚會。為表示哀思明代先皇,他們在每年重陽節時,全都換上白衣白褲,借食齋拜佛為名,入時際拜明朝九代先皇,穿白衣正是為明朝各代先皇帶孝。在九皇齋期間,人們念的是太陽經和太陰經。太陽是日,太陰是月,日和月合而為明。太陰經的第一句是,太陽明明珠光佛,其中的明是指明朝,珠與朱同音,正是明代皇帝的姓氏,光佛是光復的。

第三則說法在一百多年前,一位反清的華人英雄,為避過清廷耳目,借神、佛為名,再次號召人民繼承太平天國洪秀全等人遺志,起來反清複明。當時九皇齋所敬的神共十位,第一位為女神鬥姥元君,其他神則稱為九皇佛祖。鬥姥元君是鄭成功的母親,因她不滿丈夫鄭芝龍降清,故在福建少林寺紅花亭教導兒子鄭成功反清。其他九位神是太平天國的民族英雄洪秀全、石達開等九人。

吳博斌理事長指出其實到了現在,人們已忘記拜九皇的原意,但九皇齋節卻相沿成俗,被傳下來,而白衣素食,也只是為祈禱佛祖保佑平安。現九皇齋已成為全泰國華人的重大節日,許多地方隆重舉行。 九皇齋節期間,曼谷到處飄著黃色的齋旗,唐人街也是一片黃色的海洋。泰國人及泰籍華人越來越多的相信,吃齋對身體有很大好處,齋食已被譽為健康食品,吃齋的習俗已與健康長壽緊密聯繫在一起。所以即使九皇齋節後,曼谷也很多人食素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和對健康的關注,素食館、齋食品已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因此吳博斌理事長極力推廣”重陽來敬老,素素看真好”活動。吳理事長說我們年輕一代若能勸長輩從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連續九日的素食,也是另一種孝道的表現。

中華宗教學院宗教醫學系兼任教授吳宗修博士也在重陽節當天大力推廣買茱萸煮水,灑在在居家四週,並製作敬老養生菊花茶,作法非常簡單,將菊花10克(相當於3錢左右)放入沸水沖泡略燜,待冷卻後,即可裝入保溫瓶中當茶飲。吳宗修博士說起重陽的典故,便令人聯想到爬登高山。重陽登高這個古老的習俗,首見於南北朝梁人吳均所寫<續齊諧記>一書,書中記戴東漢時,汝南人恒景曾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仙術道法。有一年,費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家中會有災厄,要桓景的家人每人縫製一個紅布袋,裡面裝些茱萸,把紅布袋掛在手臂上,然後帶著菊花酒爬到高山上品飲。

桓景不敢怠慢,回家之後趕緊照老師的話去作,全家在九月九日當天一早便登上高山。到了傍晚,恒景和家人下山回到裡裡,發現所有的牲畜全部暴斃,當了替死鬼。桓景一家人因而躲過了那場災厄。從此以後,重陽登高也就蔚為流行。

熟知易經的吳宗修博士說在卜卦中,九是一個由盛轉衰的一個不吉數字,所謂「物極必反」,九已到了極點,再演變下去便回到了一,象徵衰敗退步。九是不吉之數,九九更是大大不吉,因此中國人相信重陽會有災厄降臨,所以登高、飲菊花酒和插茱萸等習俗,其用意都只是在於遠避禍害。

另外茱萸具有避邪的功效,吳宗修博士引用古籍中的記戴,西漢劉安所寫的<萬畢術>一書中寫著:「井上宜種茱萸,落葉井中,人飲其水,無瘟疫;懸其子於屋內,鬼畏不入也。」後魏賈勰的<齊民要術>中也記載:「舍東種白陽、茱萸三根,增年益壽,除患害也。」由此可知,茱萸具有辟疫隱災的作用。至於菊花,它又有「長壽花」、「延齡客」之稱,是清暑退火的中藥,長期服用可延年益壽。明白了菊花和茱萸的功用之後,便不難理解,為何在有災厄降臨的重陽節裡要喝菊花酒和插茱萸了。

吳宗修博士強調重陽除了登高的舊習俗之外,又添加了「敬老」的色彩,借著九九重陽來提醒為人子女者,要孝順及重家中的高齡長者。九九在這裡不但不是不吉利之數,反而是一種高齡福壽的像徵,至於喝菊花茶酒,插茱萸則是有進一步祈求老人家福泰安康的積極心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