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鼻竇炎手術最新的醫療技術介紹

「掀嘴皮蓋恐怖,我不要!」阿媽焦急著地搖搖頭,眼神直盯著帶他來看診的兒子,一臉驚恐的樣子。就在剛才,我向阿媽說明,他的慢性鼻竇炎需要開刀。

兒子搔了搔頭,一方面安撫老媽媽,另一方面,自己不是專家,心裡也著實不知所措。「醫生,是不是有什麼微創的方法開刀啊?老人家想到要把臉皮翻起來,驚嘛驚死了。」

這實在是天大的誤會,我心想:「阿媽你別怕,現在的鼻竇炎手術很進步,都是用內視鏡做的微創手術,不用掀嘴皮!」我仔細向他們說明手術的方法,和一些最新的醫療技術。

以管窺天-「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

傳統鼻竇炎手術俗稱要翻嘴唇開刀,意思是指翻開兩邊上嘴唇,在牙齒上方橫切一刀,再將前臉頰的骨頭打開進行手術。1980年代之後,由於內視鏡技術的進步,主流的手術方法逐漸轉變成「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內視鏡鼻竇手術」相當容易理解,也就是利用內視鏡進入鼻竇進行手術;而「功能性」三個字則是本術式一大特徵,也是與傳統手術的重大區別之一。傳統的Caldwell-Luc鼻竇手術,原則是「打掉重練,斬草除根」,器械進入鼻竇後,須將所有鼻竇黏膜刮除,以期達到除惡務盡之功效;但內視鏡手術原則是「打通即可,去蕪存菁」,因為現今的耳鼻喉科學者認為:不須將所有黏膜清除,只要打開鼻竇堵塞的地方,去除病變組織,恢復鼻竇通氣即可;術後只需要假以時日,便可逐漸恢復鼻竇纖毛的功能性。

近年來,微創器械和技術的進步,使鼻竇手術更如虎添翼,傷口更小,出血更少,手術時間更短,也更為安全;由於諸多好處,內視鏡鼻竇微創手術自然成為慢性鼻竇炎手術首選。

水到渠成-「鼻竇微創水刀手術」

手術過程中,打開竇口後有時可見滿滿的黴菌斑塊或蓄膿,這時即使竇口已經擴大,這些髒東西也須一併清理乾淨,避免藏汙納垢,影響復原。傳統方法是利用針筒接鐵製沖水管,放到鼻竇裡,一管一管慢慢沖;因為沖水管是單一角度,無法抵達角度較大的角落,難免有些地方治療不完全。

近幾年開發的鼻竇微創水刀克服了上述缺點,這個器械的前端是一組軟質沖吸頭,可噴出強力水柱,同時吸走沖洗完成的水流,保持手術視野清晰,確保清洗確實。醫師可以用內視鏡觀察水刀的位置,即時調整水刀頭的角度,進行360度沖洗;水刀後端則是接上一大袋沖洗用食鹽水,醫師只須按下電動板機,水柱則可源源不絕噴向待清理的角落;相較於傳統沖水耗時費力且水量少,新時代的微創水刀手術可說是佔了很大優勢,實為慢性鼻竇炎患者的一大福音。 

雙重保險-「鼻竇導航手術」

自從內視鏡鼻竇手術風行開始,為追求手術更細緻安全,使用導航系統輔助手術的概念便逐漸形成。在沒有導航的時代,醫師只能靠閱讀術前影像,在腦中建立起病患的鼻竇立體結構,搭配解剖知識及手術經驗去執刀。

但即使醫師技術再熟練,臨床上仍會遇到較複雜嚴重的病例,於是我們需要雙重保險來確保手術安全,以避免併發症。鼻竇導航手術的問世,便是為了因應對於手術精準和安全更嚴格的要求;它的運作原則很簡單,手術時醫師的器械到那裡,3D影像就要同時呈現當時的位置;換句話說,有了這套系統,鼻竇地圖不僅預先建構在醫師的腦海裡,也即時呈現在手術螢幕上,就像開車使用衛星導航一樣。

即使導航系統問世至今還沒有很久,但2002年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已經提出共識,建議許多狀況適用鼻竇導航手術,以避免術後視神經、眼外肌傷害或腦脊液滲漏等併發症。

鼻竇發炎免開刀-「氣球擴張術」

有些患者受鼻竇炎困擾許久,但因為不敢開刀,寧可跟它長期抗戰。基於這樣的需求,2005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首次通過氣球擴張術應用於鼻竇手術,全球至今已超過二十五萬人享受到這項技術帶來的低傷害和高成效。

鼻竇氣球擴張術的方法與心臟科醫生利用氣球擴張來疏通冠狀動脈方法相似,是將導管置放在額竇、上頷竇、蝶竇的竇口,利用導管氣球充氣將竇口擴大,如此一來,病患便可免開刀而成功治癒鼻竇炎。雖然氣球擴張術免開刀極具吸引力,但並不是人人皆適用,倘若鼻竇炎嚴重或侵犯前後篩竇,則仍須搭配內視鏡鼻竇手術,才能徹底清除病灶。

聽完這些說明,阿媽和兒子總算放下心中的大石頭;相信在這些創新技術的協助下,阿媽必能滿意擺脫鼻病後的新生活。
本文作者:亞東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 張智銘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