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小兒熱性痙攣

什麼是熱性痙攣?

熱性痙攣是指孩童因發燒而引起的抽搐,通常在發燒的二十四小時內發作,有些則是在抽搐送醫後,量體溫才發現有發燒的情形。

好發年齡主要為6個月至5歲間,高峰期在18個月。此疾病通常有遺傳傾向,病童的親戚中約一半有熱性痙攣病史。根據統計,罹患率一般約為3%左右。

熱性痙攣是否是有害?

熱性痙攣發生時可能會失去知覺無反應、嘴唇發紫、牙關緊閉、眼球上吊或呆滯,兩側肢體抽動或僵直,少部份會變得單側手腳抽動,發作時間5分以內約佔一半,大部分在15分鐘以內。當父母親目睹抽搐的發生,會非常緊張焦慮,甚至感覺孩子生命遭受威脅。實際上,單純性熱性痙攣的死亡率極低,且沒有證據證明單純性的熱性痙攣會導致腦損傷、智商減退或是學習困難。

臨床上將熱性痙攣的發作分單純性以及複雜性熱性痙攣,單純性的熱性痙攣包括以下的三項都要符合:(1)全身性發作(2)此次發燒只有一次發作(3)發作持續的時間小於15分鐘。反之不符合上述之任何一項者,則稱為複雜性熱性痙攣。

是什麼讓孩子容易反覆發生熱性痙攣?

一般而言,只要會讓體溫升高的任何感染,都有機會引起熱性痙攣,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中耳炎、玫瑰疹、輪狀病毒腸炎等或預防注射後,所以不但要監控抽搐狀況,也要找出引起孩子發燒的原因,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熱性痙攣之復發率為30%,年紀小於1歲即發生熱性痙攣之復發率提高至50%。促使熱性痙攣反覆發作的因素還有頻繁的發燒、近親成員有熱性痙攣病史等。另外,若是發燒後很快的發生抽搐或發作時體溫並不高,會提高復發的風險。

另一方面,有單純性熱性痙攣經歷的孩子,99%不會發展成癲癇,但若為複雜性熱性痙攣或是孩子有腦性麻痹、發展遲緩、或神經系統異常則以後發生癲癇的風險較大。

如何診斷與治療熱性痙攣?

診斷孩子是熱性痙攣前,先必須排除其他造成痙攣的可能性。若懷疑腦膜炎,應進行腰椎穿刺取得脊髓液做檢查;血液檢驗可釐清如低血糖、血中電解質不平衡所引發的抽搐。臨床上有疑慮時可以做腦波與腦部影像檢查,但幫助仍有其限制。熱性痙攣的異常腦波一般在一星期內會消失,所以施行腦波檢查的時間要排在發作後的一週到10天以後。如異常腦波大於10天以上或後來出現異常放電腦波,則將來成為癲癇的機會較大。

熱性痙攣不算是癲癇,不建議每天給抗痙攣藥物以預防熱性痙攣,但對反覆抽搐時間較長的熱性痙攣,使用抗痙攣藥物如Phenobarbital和Diazepam為短期治療,已發現可以減少熱性痙攣的發生,但與癲癇的後續發展無關。另外,當孩童體溫測量到發燒 (肛溫38℃以上),應盡快給予退燒藥物,避免熱性痙攣發作,但使用預防性退燒藥物並不能降低發生熱性痙攣的風險。

能為熱性痙攣的孩子做什麼?

當孩子開始抽搐時,父母或照顧者要保持冷靜,避免發生碰撞防止意外傷害,協助孩子躺在地板上,將頭偏向一側,使口水異物順利流出,以防嗆到。若口中有食物,則側躺後將之清出,不可強行撬開口腔或塞入任何物品,因牙關緊閉時不會傷到自己的舌頭。切記不要強行約束病童,同時要注意發作的型態與持續時間。當孩子是第一次痙攣發作、抽搐發作時間超過十分鐘、有連續抽搐、發作時導致外傷、發作後無法開始呼吸或神智無法恢復時,需即刻就醫;若已知孩子有熱性痙攣的體質,如果抽搐結束,意識很快的完全恢復過來,雖然不必緊急送醫,但仍需小兒科醫師診治發燒的原因。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兒科專科護理師 江婷、小兒科主治醫師 許書菁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