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預防感冒的日常保健與食物療法

感冒可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普通感冒是日常常見的小毛病,一年四季隨時可能發生,只要多休息,一般可於一星期內自癒,但患有慢性心肺疾病及體弱老者應即時就醫。常見的症狀為頭痛、頭暈、怕冷、鼻塞、流鼻涕、咳嗽和喉嚨不舒服或喉痛,偶而會伴隨發燒。

圖片來源:by David Castillo Dominici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若發燒,體溫常在三十八度以下,很少發高燒超過三十九度半,一般在二十四小時內會退燒,若發燒超過七十二小時,可能是其他感染或較嚴重之問題。流感的發生有季節性,常發生於天氣寒冷的秋冬及冬春交接之際。除了普通感冒的症狀外,常見發高燒、寒顫、肌肉酸痛、關節痛、食慾不振、眼睛發紅或嚴重的喉痛等,應趕快就醫,接受流感快篩及抗流感藥物治療,不可等閒視之,因為若產生嚴重併發症也可能致死。

<黃帝內經•熱論>:「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願聞其故。」這是中國醫書對流行性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症的早期觀察及記載,與現在流感的病程十分符合。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楊正田醫師表示,人體的口鼻黏膜及呼吸道的上皮細胞平時就有很多病毒、細菌及黴菌倚附其上,對免疫力正常的人是無害的。當抵抗力減弱時,微生物才會活躍、繁殖,然後致病。正常有機體儘管存在著影響其深刻變化的因素,但通過負性回饋機制仍保持其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當身體內在環境的自體調節機制受到破壞時,抵抗力才會減弱,人因而生病。

傳統中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對於養生與疾病之防治提出以下看法:

一、食飲有節:要控制飲食的質量與用餐時間,並在適當場所進食。多攝食當季新鮮食材, 多種類、多顏色、多產地輪流食用。一天至少吃五種以上蔬果,少鹽、少糖、少油,避免常吃味道厚重、辛辣及油炸的東西。現代報導指出醃製肉類及許多再製食品,如香腸、臘肉等會增加食用者罹患胃腸道癌症的機會。

二、起居有常:制定並遵行規律的生活作息,儘可能於晚上十一點前就寢(晚上十一點至凌晨兩點是退黑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減少熬夜機會,一天睡足六~八小時,午休以小憩半小時到一小時為原則。就寢前保持愉悅的心情,告訴自己「明天會更好」。

三、不妄作勞:不要工作太勞累,損耗過多的精力與體力,酒後飯飽切忌行房。每天適度運動,讓身體流汗,但記得要選擇空曠且空氣清新的場地,千萬不要在人車嘈雜的大馬路上走來走去,若細懸浮微粒(PM2.5)達有害人體濃度時,也儘可能不要外出。

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俗話說知足常樂,無論要多要少,就是要時常保持快樂的心情。把持真氣,無畏無懼,則百病不侵。若氣怯心懼,則邪氣乘之,疾病就接踵而來。

五、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簡單的說就是遠離感染源,平常少探病、少去醫療院所。若知某地區有傳染病流行,則儘量避免前往。若傳染病正流行於居住區,則少去公共場所或密閉的公共空間。

六、不治已病治未病:從現代醫學對疾病防治的觀點而言就是預防接種,使身體提前對流感病毒產生抗體,減緩接觸病毒以後的反應,罹病機會自然大大降低。每年十月前後衛生單位有流感疫苗接種,抵抗力較弱或工作危險性較高的族群應接受預防注射。

潛伏於呼吸道黏膜的感冒病毒會在黏膜溫度接近攝氏四度或二十七度時,進入細胞內複製、繁殖。感冒一開始的證狀為畏寒,表示身體已提供適合病毒入侵與繁殖的環境,這也是流感常發生於冬天的原因。而中國人把感冒比喻為傷風及傷寒是很貼切且符合科學的。此時趕快添加衣物以保持體溫,離開空曠風寒之場所,減少體溫流失,然後喝一些熱的東西,提供身體足夠的熱能,是治療初期感冒的不二法門。

常用於治療感冒的藥膳有如下幾種:

一、薑母茶:生薑或薑母5-10片(約30克),冰糖(紅糖或糖)酌量,水一碗 半(約300cc),煮沸5-10分鐘,稍涼,趁熱小口啜飲,以不燙傷為原則。喝完後,可再多喝一碗溫開水或一碗熱稀飯,然後蓋被取汗,以微微出汗最好。若三十分鐘後不出汗,或持續畏寒,可重複以上步驟兩次。若持續畏寒,或發燒不退,則應趕快看醫生了。

二、薑母糖:以市售之薑母糖塊沖熱水飲用,取代自製之薑母茶,服法如上。

三、蔥花湯:蔥2-3根,切細,生薑3-5片,水兩三碗,煮沸5-10分鐘,趁熱飲用,然後蓋被取汗。

四、其他:若無以上食材,則熱開水、熱糖水、熱咖啡或熱茶葉皆可。已經覺得冷了,或出現畏風寒的現象時,千萬不可再喝冰冷的飲料,否則感冒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中醫科 楊正田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