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透過正念,重拾內心的平靜與安適

您是否曾有過失眠的經驗?盯著時鐘一刻接著一刻過去,越努力想睡著,卻越是睡意全無。您是否曾面臨沈重的壓力,焦慮不安?越是告訴自己要放下,卻越是執著無解。您是否曾試著戒菸或戒酒?面對蠢蠢欲動的癮頭,越是想壓制它,越是克制不住?

正念(mindfulness)又稱為內觀,是近年來逐漸受醫學界重視的一個心理概念,它涵蓋了一系列源自於佛家的哲學思想,我們透過現代心理學的語彙,重新認識這個對東方人而言非常親切的概念。面對壓力,焦慮,憂鬱與癮頭,我們的反射動作常是試著改變它,克服它,念頭卻常越轉越煩,帶來更多苦惱。同時,我們第一時間所升起的念頭或動作,往往只是直覺的「反應」,而非帶有智慧的「回應」。

正念的第一個邀請,就是希望我們帶著好奇心,觀察並接納心頭湧起的任何念頭,暫不做任何判斷,也不做任何反應,只是專注於當下,把習以為常的「行動模式」,轉換為帶著覺知的「同在模式」,慢下來,等待更成熟的時機,做出更有智慧的回應。一杯混濁的水,你用任何方式攪動,都只會更污濁,只有靜待雜質沈澱,你才能看見澄清的本色。當我們試著不與自己的念頭搏鬥,常常會發現:任何念頭都是暫時的,都是起起落落的。壓力,焦慮,憂鬱與癮頭,其實並不等於我們,如果我們能創造出一個心裡的空間,就能調整和它們的距離。

正念的態度與習慣,需要經過反覆練習,而練習的主角即是靜坐。從專注於呼吸開始,慢慢的將注意力轉移至身體各部位,再進一步覺察在進食,行走,參展練習時的身體感覺。透過開發平時擱置不察的知覺,讓我們找到內心的另一種資源。許多正念課程的形式都是團體,以八週為期,每週上課,回家每日練習。

如同所有藥物及心理治療,正念絕非萬能。首先,它需要相對穩定的心理狀態,以及足夠的內省能力,因此並不適用於急性或嚴重的精神症狀,例如精神病,躁症發作,或是嚴重的憂鬱等。其次,它需要持續的練習與體驗,領悟也因人而異。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