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誰說女人情緒化?─淺談痛經

「廖醫師!我月經來時痛得好厲害,能不能喝四物湯?
能不能喝什麼中將湯?還是生化湯呢?這些中藥到底是什麼功能?」

以上是臨床中醫師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遇到這種狀況,我通常會先問病患:「知不知道喝下去的成分是什麼?」因為,如果連自己喝下什麼東西都不知道,這樣您真的喝得安心嗎?

但也不能怪許多女性朋友會這樣嘗試。
現代社會,大家工作繁忙,連休息時間都不夠了,還希望民眾趁下班甚至請假來排隊看醫生,對她們來說,是相當耗費體力的一件事。也難怪女性朋友發生經痛的狀況時,會嘗試坊間或朋友推薦的成藥或飲品,以求便利速效。

接下來介紹的內容,除了以中醫的觀點來看痛經之外,也會教導民眾簡單的痛經日常生活保健,防範於未然。另外,文中也會簡單對市面上常見的經痛保健食品加以說明,希望使民眾培養正確的就醫觀念,不再隨便服用來路不明的健康食品或藥品。

中醫西醫看痛經
痛經,是女性在月經期間,或經前幾日出現的週期性下腹悶痛,有時也伴隨著腰痠、全身乏力等症狀。臨床上,必須鑑別痛經和其他容易引起下腹疼痛。痛經的特點是多為週期性疼痛,隨著經期結束,症狀也會趨緩。而其餘的下腹疼痛疾病則無此特徵。

在中醫的觀念中,痛經的發病機理,主要為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治療上以調理氣血為主。在「行經期」中採行氣和活血止痛,以治其標;「非行經期」則根據疼痛的性質與病患體質,予以辨證治療,以治其本。
西醫則將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

原發性痛經是指非骨盆腔病變的功能性痛經,好發於年輕女性,以未婚多見。一般多從初經開始就有此一症狀。而繼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病變造成的經痛,常見於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腺瘤患者。因此,若屬繼發性痛經的女性,絕對不是吃止痛藥就可以解決,一定找出根本病因,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痛經的中醫病因病機
痛經對中醫來說,外因多為寒邪入內,寒主收引,會讓子宮過度收縮而引起疼痛;內因多為陽氣不足,除了容易導致寒邪容易入侵之外,氣行血的動力下降,導致血液運行不暢,積滯成瘀,使經血更難排出體外。
而經血瘀滯過久,也容易化熱,引起發炎反應,造成疼痛。因此在臨床上,經痛的病因
病機往往是寒、熱、虛、實互相參見。

原發性痛經與繼發性痛經的鑑別


坊間常見的中藥相關飲品
正是因為痛經病因,往往寒熱虛實互相參見,病因病機相當複雜,因此不建議在未經醫師看診情況之下,自行購買中藥保健食品飲用,而坊間常見的中藥保健飲品多分為以下三類:

一、四物飲品
內含物:以傳統四物湯(當歸、白芍藥、川芎、熟地黃)為底,另外再加上花草類(玫瑰、洛神)、紅棗、甘草等藥食材濃縮而成。

功用:傳統四物是以活血養血為主,但藥味較重,因此市售四物飲品加入花草類以及棗類藥物矯味,有些則再加入鐵質,聲稱能加強養血功效。

禁忌:
1.腸胃功能不佳或燥熱體質之民眾:四物湯用藥較滋膩,本身就不易消化,若平時就有腸胃潰瘍病史,或易腹脹、腹瀉之民眾,就必須審慎飲用,以避免腸胃不適症狀加重。此外,由於臺灣地處濕熱地帶,四物湯屬溫性滋補,體質燥熱的民眾服用四物湯,會有冒痘痘、口瘡等情況發生。

2.正值經期來潮之民眾:四物湯雖然可以養血,但其實它也有另一個功效就是活血。其活血功效遇到經血來潮時,會讓子宮內膜剝落順暢,但也會造成子宮內膜止血機制變差而導致出血過多。中醫理論提到,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所以四物湯的養血功能,絕非在經期來潮時飲用就可見效。

3.疑似繼發性痛經之民眾:四物湯有養血功效,繼發性痛經患者若不查明痛經的病因,貿然服用四物湯或是其它中醫保健飲品,可能讓屬於氣滯血瘀的子宮肌瘤越補越大顆,子宮內膜異位越補越嚴重。

二、生化飲品
內含物:當歸、川芎、桃仁、炮黑薑、炙甘草。
功用:傳統的生化湯是用在婦女產後惡露不行,袪瘀生新,因此化瘀功效強。

禁忌:
1.同四物湯。
2.生化湯本屬產後婦女排惡露所服用,一日一帖的狀況下,視惡露排出情況,至多飲用一到兩週。因行血化瘀過強,不建議未經醫師問診之情況下,自行購買服用。

三、中將湯
內含物:芍藥、當歸、川芎、生地黃、桂皮、茯苓、牡丹皮、桃仁、蒼朮、陳皮、香附、甘草、黃連、乾薑、丁香、人參。
功用:內含四物湯、桂枝茯苓丸、因此具有四物湯的養血活血與桂枝茯苓丸的活血
消癥之功效,並含有其它少許行氣、清熱、溫養的藥物。

禁忌:體質燥熱之民眾。
以上三種坊間常見的中藥飲品,皆不建議在未經醫師看診的情況之下自行購買服用。這三種中藥飲品皆具有不同程度的活血功效,因此若有出血傾向,或是凝血功能有疾患的民眾,更不應擅自服用。

日常生活保健
中醫除了藥物治療外,平時可利用穴位按摩保健。穴位按摩可搭配三陰交、太衝穴,或是經期來潮時熱敷氣海、關元等穴,以緩解經痛。

本院中醫部有艾灸及遠紅外線照射儀,可透過艾灸及遠紅外線照射,促進以上穴位之氣血循環、加強療效。

除此之外,應調整日常生活作息,經前及行經期間,忌食寒涼之品,並宜多休息。
未經醫師診斷,勿自行購買或服用坊間之中藥飲品。培養正確的日常保健和醫療觀念,才不至於愈補愈「大洞」,甚至延誤病情。
本文作者:恩主公醫院中醫部 廖唯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