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停不了的焦慮-失智的初期症狀

68歲的陳女士是個一向健康的家庭主婦,一年前開始卻出現頻尿、老是覺得有「尿意」想上廁所,但去了廁所卻不是每次都真的有尿,一開始她自行到藥房買成藥吃,每次一吃就覺得好像好一些,但漸漸地每次一有尿意就想去藥房買藥,不僅藥越吃越多,頻尿的次數也並沒有減少;於是她求助泌尿科門診,經過尿液檢查及詳細的「尿動力學檢查」並沒有發現明確的問題,吃了幾個月泌尿科的藥也不見效,因此懷疑是不是因為焦慮而頻尿,於是被女兒帶來精神科門診求診。

經過詳細的精神科會談才發現,陳女士不僅僅是焦慮及頻尿,原來她的短期記憶也出現問題,常常忘東忘西;經常丟掉貴重的物品;連上一餐吃了些什麼東西也記不得;雖然還能幫忙接送小孫子上下課,但原來她經常在路上因為突然認不得路,而繞了好幾圈才回到家;原本外向的個性,也因為「健忘」、「迷路」、及「焦慮」伴隨的「頻尿」,讓她漸漸不想出門,整個人變得社交退縮,情緒上也出現憂鬱的表現。於是替陳女士安排了針對失智症的身體檢查、腦部影像學檢查及認知功能評估,果然發現陳女士腦部明顯萎縮,認知功能評估則發現特別在「短期記憶」項目出現明顯退化,已達輕度失智,合併有中度焦慮的情形。經過六個月的「抗失智藥物」及「抗憂鬱藥物」治療後,不僅短期記憶進步,焦慮及憂鬱也都獲得改善,頻頻要上廁所的情形減少了,也不用再去藥房買成藥吃。

失智症為一種進行性的腦部認知功能退化性疾病,主要的症狀包括「認知功能障礙」、「日常生活功能障礙」,也可能合併有焦慮、憂鬱、睡眠障礙、躁動、妄想、幻覺等「精神行為障礙」。根據台灣本土的統計,失智症合併有焦慮的比例約為35-76%,比例雖高,但在失智症早期,病患日常生活功能仍未明顯退化時,容易被當作一般焦慮症治療而喪失早期治療的機會。因此,若超過65歲以上的長者出現記憶及焦慮問題,仍應經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有失智症的可能性,早期治療以減緩疾病對認知功能上的損害。台灣目前約有11~13萬名失智症患者,病人的數目預估以每二十年加一倍的速度快速成長中。失智症患者因罹病造成的功能性退化及精神行為問題,不僅造成自身的失能,更成為整個社會及主要照顧者的負擔。台中醫院特別針對失智症成立「記憶整合特別門診」,由家醫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及中醫科四科醫師聯合看診、與家屬共同討論疾病治療方向,經過兩年的臨床經驗發現,不僅減少了醫療資源重覆浪費及藥物重覆開立的問題,也因為更全面的照護模式,成功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及穩定其精神行為症狀,不僅減少主要照顧者的負擔,也提昇了患者及家屬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台中醫院 精神科主治醫師 吳佳錚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