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充分溝通,顯微根管治療非萬靈丹

「醫師,你一定要幫我把這顆牙齒留下來!」「我已經看了好幾位醫師了,都說這顆牙齒沒救了。我要做顯微鏡治療,無論如何我都不要拔牙!」「我的牙醫師說這顆牙齒條件很差,叫我來做顯微鏡看看!」在門診常常遇到患者帶著期待又堅持的心情來求診,想極力保留自己牙齒,但常常在評估與討論之後發現牙齒是無法保留的。

這幾年自費的顯微根管治療已慢慢被大眾接受,透過顯微鏡醫師可以更清楚看到根管內錯綜複雜的情況,例如:特殊的根管形態、根管壁的破洞、根管內阻塞、移除斷裂器械等等,透過明亮的視野、放大影像,並配合超音波器械的使用,不再單純憑手感做根管治療,已可大大提供根管治療的成功率。然而,使用顯微鏡做根管治療並不是萬靈丹,一顆牙齒是否可以保留不是僅取決於解決根管內的問題。

要保留牙齒的目的是希望可以恢復咬合功能。雖然做牙套是治療的最後一個步驟,但我們在治療之前必須反向先去評估牙齒是否有足夠的剩餘齒質來提供牙套的製作。若齒質是足夠的,則須進一步評估牙齒周圍組織,如:周圍骨頭、韌帶等支持組織是否健康。若以上兩個條件都是許可的,最後才是評估根管內的難題是否能透過顯微根管治療重新處理。若牙齒確定可以透過根管治療來解決問題,就必須認知根管治療是個極精細的工作,必須多次且仔細的處理才能達到良好的結果,若一昧要求醫師盡快完成,到最後極可能得不償失。

齒質就像一棟房子的外表,牙周組織就像是房子的地基,若一棟房子外表已破損不堪,又經過土石流沖刷,早已是搖搖欲墜,如果去整理打掃屋內已經沒有意義了。根管治療就像在做屋內清理,是極重要的工作,也是不可忽視的步驟,但在要求醫師一定要保留您的牙齒前也必須與醫師充分討論,了解治療的效益及價值,千萬不可一意孤行堅持己見,而使得治療效果不如預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