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骨骼肌肉軟組織超音波』在復健科的運用

張女士,70歲,於去年底發生車禍導致右上臂骨折,經開刀固定;術後恢復良好,約半年後拔除內固定器,但她發現右肩關節活動困難且覺得肩膀無力;張女士於今年年中至本院復健科治療,醫師發現她右肩關節活動度減少,肩膀上舉時特別容易疼痛,故懷疑右肩粘黏性關節囊炎(五十肩)與旋轉肌群受損;經治療數週後,右肩被動性關節活動度已大幅改善,且肩部活動時疼痛也減少,但她仍難以舉起右上臂;醫師另外安排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以確認右肩肌肉與肌腱狀況,檢查發現除了肩部肌腱仍有水腫現象之外,右肩前方的三角肌厚度較左肩同位置減少,與其無力的位置相符,懷疑是三角肌部份斷裂。隨著科技進步,超音波影像的清晰度與穿透力一直在進步,也有新的功能被開發出來,如配合都卜勒效應偵測血流或組織彈性影像等,使得醫用超音波應用的領域與程度更加強大。

在復健科,骨骼肌肉軟組織超音波檢查對於骨骼肌肉疾患的處理相當有幫助,可以協助區分不同病因或是了解傷害的嚴重程度,對於後續治療策略的選擇影響甚大;例如在肌腱炎可以協助區分急性或慢性發炎、有無鈣化形成,分辨肌腱炎與肌腱斷裂,若是肌腱完全斷裂時,可能需要外科手術重建以恢復功能,抑或是觀察腫塊位置、大小、形狀、血流特性等,提供診斷線索,鑑別脂肪瘤、腱鞘囊腫、血管瘤、神經鞘腫瘤、肌肉血腫或其他腫瘤;超音波也可以作為定位的工具,協助指引如肌腱腱鞘或滑液囊內注射、抽吸術等治療。讓醫師在肌腱炎、滑液囊炎、囊腫的處理上可以更精準。

署東復健科盧漢廷醫師表示:重度的勞動與關節反覆的動作常是關節與肌腱、韌帶提早退化的原因,因此在有了一定年紀或是常常勞動的人們多半有些關節或是軟組織發炎的問題;以往只能使用關節造影術、關節鏡或是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關節或肌腱、韌帶狀況,導致排檢時間曠日費時或是接受不必要的放射線暴露與侵入性檢查,現可多利用骨骼肌肉軟組織超音波進行診斷或是篩檢,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並盡早得到適切的治療。
本文作者:台東醫院復健科 盧漢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