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的日常照料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過敏性皮膚炎,病因仍不明確,也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有缺陷的緣故。有些小孩有先天性的過敏體質,除了皮膚易發癢和感染外,亦容易發生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症狀。這種體質可能會遺傳,所以在家族及親戚中常常也會有類似的症狀的患者。由於這是種「宿命」的體質,以致中、西醫對異位性皮膚炎都無法早期根治。所幸,醫學的進步已讓我們有了好的藥物以減輕小孩嚴重發癢的症狀,並防止細菌的感染。更可喜的是經過臨床觀察,發現這種疾病到青春期後,大部份的病人都會逐漸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特徵就是「癢」。大約有60%在一歲前會發病,但也有少數病人是在青春期過後才開始。由於嬰兒不會說話,只能以哭、鬧來表示他的不舒服,所以當小孩有不正常的哭鬧行為,並發現常有搔抓皮膚的動作,就要特別留意是否有異位性體質。小嬰兒約兩個多月時會在頭皮上出現厚厚痂皮,同時在臉上也會開始有濕疹的變化。一般而言,過了一歲以後,濕疹的發生部位會逐漸移到四肢及軀幹,小孩的皮膚會慢慢的失去光澤而有乾燥的感覺,並且在身體屈側,像頸子、腋下、手肘凹陷處、下臀部、膝窩背面等地方長出濕疹。約至兩歲左右,有些小孩的皮膚症狀會慢慢改善,但有些小孩可不那麼幸運,約五、六歲以後,過敏原會再度活化,同樣的病症一再復發,而這個時期的小孩活動力明顯增加,不斷地去搔抓這些發癢的皮膚,不僅使得皮膚抓痕累累,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細菌感染。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除了父母幫忙找出濕疹惡化的剌激因素,逐一避免外;在皮膚科醫師的指示下,內服及外用藥物來減輕症狀,去除癢感,也是控制病情的關鍵。由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最大特徵就是癢,它是一種全身性的感覺,所以只靠藥膏的使用是不夠的,必需適當的服用止癢藥物。口服的止癢藥物是一種叫抗組織胺的製劑,在正確的劑量下,是相當安全的,既不傷肝也不傷腎,副作用並不大。異位性皮炎的小孩萬一有了感染,其侵犯程度較一般小孩還要嚴重,因此當皮膚有了不尋常的症狀出現時,一定要找醫師治療。


 


照顧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要注意以下幾樣原則:


 


(1)季節的變化:


出汗會加重癢感,所以在夏天大太陽底下,若加上劇烈運動而大量流汗,癢感就來了。而在秋冬天氣乾冷,會加重原本就乾燥的肌膚龜裂脫皮,又癢又痛。所以在毎個不同季節,照顧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夏季裡應注意空氣調節,避免戶外激烈的運動;而在冬天一定要使用保濕乳液()來照顧皮膚。


 


(2)穿著:


衣料方面,羊毛、尼龍的衣服會刺激皮膚,故應避免直接穿毛線衣。「純棉的衣料」較適合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穿著。新買的衣物需清潔洗滌後再穿,而衣物的洗滌需避免洗劑殘留。


 


(3)飲食:


有汁的水果,像柳丁、蕃茄這些汁液若是沾到嘴巴周圍也會造成濕疹,因此水果儘量製成果汁來喝較不會刺激皮膚。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如雞蛋、牛奶、花生、大豆、堅果類、海鮮、香菇、芒果等,要特別注意。食物過敏原的存在除了參考檢測結果外,平日的觀察更為重要。


 


(4)沐浴:


過度的沐浴,加上水溫太高,會把保護皮膚的油脂洗掉,使皮膚會更加乾燥,癢得更厲害。適當的水溫,並選擇低刺激性的清潔用品,避免使用毛巾用力刷洗身體,勿用力搓揉。沐浴後水份尚未全乾時,全身抹上保濕乳液,有濕疹的部位再使用醫師所開的藥膏。


 


(5)環境:


注意環境中的過敏原如花粉、 塵螨、 黴菌等。家裡盡量保持乾淨通風,少鋪地毯,避免使用布製窗簾、榻榻米、厚重布料物品,少接觸布製玩具及貓狗等小動物,如果經常接觸清潔劑、洗碗精、消毒水、洗衣粉等化學製品、易使症狀更加惡化。


 


(6)感染:


皮膚有濕疹,受傷的機會增加,也就容易受到細菌或濾過性病毒的感染。這些感染又會加重原本已有濕疹皮膚,一定要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口服藥與適當的外用藥,不要自己亂處理。


 


(7)情緒與壓力:


睡眠不好或壓力太大都會使癢感加劇,因此須適當的紓解壓力。

本文作者:馮文瑋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