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消化道出血

一、什麼是血便?
血便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鮮紅色血便,另一種解出之大便形狀跟熔化的柏油類似,成烏黑液狀,醫學上稱為柏油樣糞(Tarrystool)。

根據國內外文獻報告指出,上消化道出血約佔出血來源的百分之二十五,小腸出血佔百分之十,而大腸直腸或肛門出血則佔最高比例,約百分之六十五。

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由於腸內的血液被消化液消化,鮮血逐漸變黑,是為柏油樣糞,這變化主要是因為血紅素被分解為鐵色素。一般說來,上消化道出血在六十西西以上或血液在腸道內停留八小時以上糞便就會變成黑色。有時上消化道的大量出血,或由於腸蠕動速度的增快,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短暫而排出於肛門,這種情形下,可能解出暗紅色的糞便,而不是柏油樣糞。

下消化道的出血(包括小腸下段、結腸、直腸及肛門),這種病人由於鮮血在腸內停留時間短,通常會解出鮮紅色血便。下消化道的出血當腸蠕動速度變慢時,血液在腸內停留八小時以上,則亦可能解出柏油樣糞,因此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其解出之糞便形狀,須視出血的地方、出血的速度及腸蠕動的快慢而定。

二、血便常見的原因:
根據文獻報告及臨床經驗,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不外乎消化性潰瘍,出血性胃炎,食道或胃靜脈瘤出血或腫瘤;而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最常見的莫過於痔瘡、肛裂及肛門潰瘍等肛門疾病,其次是大腸憩室疾病,再其次是大腸息肉及惡性腫瘤。
有些病人服食某些藥物(如鐵劑、炭劑、鉍劑、中藥或某些色素)後,解出黑色的糞便,而誤以為自己消化道出血,此時糞便進一步的檢查(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即可分辨出來。

三、如何診斷?
血便的診斷工具,於門診時,醫師會先給予肛門指檢或肛門鏡檢,如有必要則給予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或內視鏡檢查(包括乙狀結腸鏡、大腸鏡、胃鏡),而內視鏡檢查無疑是最準確快速的診斷工具。當然,內視鏡檢查所帶來的不舒服感常令病人卻步,但目前藉由醫師操作技巧之純熟或靜脈麻醉無痛鏡檢,相信可使病人的不舒服降至最低。

四、什麼是糞便潛血?
潛伏性的出血情形屬於慢性消化道出血,這類的出血每次出血量很少,但持續不斷,長期下來往往造成貧血,病人的糞便外觀有時看來正常,但若做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ImmunityFecalOccultBloodTest-IFOBT)即可發現裏面潛藏有血液,故不明原因的貧血,腸胃道疾病都需考慮在內。
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IFOBT)因為是抗原抗體反應,利用抗體偵測人血紅素的球蛋白,特異性高,不受其他動物的肉和血所干擾,亦不受蔬菜和藥物影響,無假陽性之虞,因此不必受檢前限制飲食,準確度相對提高許多,此檢查也是目前最廣為使用的大腸癌篩檢方法。

五、國健局大腸癌篩檢:
2010年衛生署公布『九十六年癌症登記報告』,全年有7萬5,769名國人罹癌,大約每七分鐘就有一人罹癌;就各癌人數而言,大腸癌蟬聯發生人數首位,有1萬0,511人,大約每五十分鐘就有一人得到大腸癌。建議無症狀的民眾50歲~69歲每2年篩檢1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絕大多數的大腸癌是由良性腺瘤瘜肉轉變而來,不過由腺瘤瘜肉轉變成大腸癌約需十年的時間,所以只要定期糞便篩檢,潛血檢查陽性則接受大腸鏡檢查確診,一旦發現腺瘤瘜肉立即予以切除,大腸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而若能在早期發現大腸癌,早期治療,五年存活率也可高達九成。、

注意事項:
1.採檢後請將檢體放入綠色塑膠帶中,立即交付收檢體之檢驗地點,交付前應存放於避光陰涼的場所。
2.請勿將管瓶中的液體倒出,或於瓶中加水。
3.大便過硬時可加水弄濕,待其軟化時再以採便棒刮取。解水便而不易採樣時,請改日再取。
4.遇痔瘡便秘出血或月經期間,請暫停採便檢體。
5.請珍惜醫療資源﹗將採集完畢之容器交回指定醫療院所或衛生局、所。

結論:
造成血便的原因,雖然大部分是良性疾病所引起,但仍有少部分是由惡性腫瘤所導致。而早期的大腸直腸癌是可治癒的,並非絕症。因此,當有血便的症狀時,切莫輕忽拖延,以至延誤病情,造成遺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將使你的病情獲致最好的治療效果。


作者簡介
現職: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陸軍178旅衛生連軍醫官
三軍總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
三軍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總醫師
海軍新訓中心軍醫官
台灣外科專科醫師
台灣消化系外科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專科醫師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 基隆院區 大腸直腸外科 溫家政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