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根據統計,全世界約有三億五千萬人正為皮膚病所苦,8000萬人患有銀屑病,而全台目前約有300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累。
皮膚病的種類繁多,常見的包含好發於青春期的痤瘡(青春痘);經由觸碰搔抓即疹起如雲片或疹粒的蕁麻疹;與健康皮膚界線分明,有紅色塊狀皮膚搔癢,伴有銀白色皮屑的乾癬;搔癢乾燥,紅斑丘疹及脫屑的異位性濕疹;與其他脂漏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等。另外,患有癰瘡疔癤等特殊皮膚病者也不在少數。除了尋常性痤瘡(青春痘)容易治癒外,蕁麻疹、乾癬與濕疹皆是難治之症,療程可謂曠日廢時,若合併其他癰瘡疔癤之症,更是雪上加霜。
皮膚病的治療普遍以「類固醇」為主,一般為急性用藥,不適合長時間過量使用,避免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以及反彈增生等副作用。目前現代醫學僅能以控制的方式來減緩病情,獲得短暫療效,但無法根除。
中醫,在此一方面能夠彌補治療上的不足,治療觀念有別於現代醫學針對皮膚從事單一部位的「點」治療,而是跳脫皮膚表徵,深入五臟六腑,以裡與「面」的角度做整體療程規劃,亦即以「內有故,必形之於外」的思維來處理皮膚病。並以體質改變作為治療基礎,不同於現代醫學根據病名分類來從事醫療,更能達到「異病同治」、「數症齊療」的功效,而不僅限於皮膚表病的治療,達到斬草除根的療效與目標。
二、案例
姓名:張xx,男、65年次,已婚,育有一子,在台電工作。初診日期:971112 病史:患皮膚病有5年以上病史,無其他慢性病,情志上易緊張,也容易激動,皮膚病經常於夫妻爭吵後復發或加重。平時嗜食海鮮與加工食品,但不抽菸喝酒吃檳榔,晚睡,偶有熬夜習慣,天氣變化大有鼻塞、噴涕、流黃涕的過敏現象。 主訴:張先生五年前,從鼠蹊部搔癢始發皮膚疾患,經重度搔抓、破皮、出血、感染後經檢查為異位性濕疹,開始西醫治療。初發之症,在很短時間即全癒,約半年後再度復發,並有擴大跡象,二次治療後,再發的間期日漸縮短,範圍更加擴大延至陰囊與臀部股溝間,無法久坐與睡眠,日久再度增生,併發癰癤與疔腫,疼痛至極。其形態有化黃膿、有乾硬結痂、有膿血瘀腫等,一處未消,他處再起,化膿處周圍皮膚泛紅而熱,癰腫處極為疼痛無法觸碰,生於臀部坐椅難安,生於膝蓋無法行走、生於肘關節無法屈伸,疼痛甚時,不適感經常大於濕疹搔癢。
四診:
望:體型消瘦,似木行人,面帶笑容卻顯不安,兩眼炯炯有神,嘴角兩旁有乾燥脫皮,唇乾皺而色淡,舌淡紅質裂苔剝,全身多處有搔抓皮損與色素沉澱現象,毛細孔較為擴大,膚質較為粗糙。面色不華,顴骨、額骨與下巴骨較為凸露,有火形人之相。每次就診皆有不同形態之皮膚病灶產生。
聞:口氣重,說話略顯急躁。
問:洗熱水澡後皮膚較為舒適,但天氣熱則皮膚病嚴重,大怒後亦同。較不忌口,晚上約一點睡,自覺火氣大,經常夫妻口角,個性急躁沒耐性。
切:病灶處皮膚撫之較正常皮膚為熱。脈弦。
三、診治
經過此療程約1年,健保藥與水藥並行,一天共服四次藥,粉藥2次,湯藥2次,並將藥渣帶回煮第三次浸洗皮膚,嚴重時,在病灶處於浸洗後敷上加味黃柏生粉。並囑咐停用任何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
前半年,除嘴角乾燥脫皮已癒與嘴唇潤澤外,其他症狀無任何療效,病況如常,反覆發生,體無完膚,搔癢與疼痛不斷。言語間有日漸失去信心之勢。每次看診皆花一段時間與之閒話家常,並建立信心。於半年後體質開始發生巨大轉變,病況趨緩迅速,偶爾停藥無妨,終至痊癒。並自訴體重稍為增加,體力也變好、較有精神,也較不易發怒,身心輕鬆許多。
1、處方:
•第一階段:苦寒清熱多於涼血化瘀、偶兼瀉下。重用蒲公英,尚有土伏、連翹、龍膽草、木通、梔子、黃芩、苦參根、紫草、槐花、生地、丹參、丹皮,癬皮、茯苓、蛇床子、大黃等。
•第二階段:清熱解毒多於滋陰養血、偶兼提氣。仍重用蒲公英,並以銀花、連翹、菊花、大青葉、川鍊子、板藍根、鱉甲、龜板、玄參、生地、皂刺、黃耆等。
•第三階段:以茯苓,白朮、黨參、甘草、何首烏入前藥。
•膿甚時:加排膿湯。枳實、白芍、桔梗。此為《金匱要略》方,應用在化膿性疾患,皮膚潰瘍,皮下膿瘍皆有良效。
•情緒波動大時,須加解鬱藥,如鬱金,當歸尾、香附、降香末、桃仁。
2、禁忌:嚴禁一切再製食品、烤炸辛辣、臭惡黏滑、帶殼海鮮、芒果竹筍、奶蛋、竽頭茄子、菇類與酒類。
3、洗劑:黃柏、黃芩、連翹3錢、蒼耳子3錢等。可改粉劑敷之。
四、病名:異位性濕疹、癰瘡疔癤。
五、診治思維
對於疾病的了解程度與病程掌握的能力是疾病能否消滅的重要因素,而辨陰陽,別虛實、視真假、明寒熱便成為治療方向的首要關鍵。古有明訓:「久病必有虛」、「久病必有瘀」,常為治療久病的圭臬。而體瘦如木形脾虛之人,又有唇乾皺而色淡,舌淡紅質裂苔剝陰虛之相,且患處以四肢為多,洗熱水澡後舒適,似有以補脾虛為主要治則的考量點,併兼補血除風,化膿止癢為次之勢。但仔細觀察,張先生,雙目精光,面帶五露、急躁易怒、口氣重濁,說話聲急、患處膚熱,病灶皆紅熱癢痛,癰腫處或帶黃膿或暗紅瘀膿,天氣熱易甚等,較符合火形人,主動、主急、主躁、主火、主毒之體質。經由頭兩次處方後決定以清熱解毒、涼血化瘀為主,排除補法。雖有半年療效不彰仍堅持此方與法,但用藥比例與加減視當症而易。
如此堅守此法並非無思量過,曾於治療無效期間,試圖加入黃耆五錢,其他用藥比例小於此,反使膚況加重,腫痛膿毒更甚。總思量九瀉應有一補,但此一小補往往使病情更加惡化,在不同期間進行了2次,皆告失敗,因此更加重此為火毒之質,即便有陰虛之狀,或為假症或為小症,在每次看診時仔細觀察神色氣脈仍壯實之下持續一整年,遲至痊癒前才有何首烏之品加入護陰。
雖然診斷為火形瘀毒之人,但無面露兇光,面紅耳赤、聲如洪鐘、體形壯碩、性急暴怒、舌紅苔黃厚或乾、脈滑數、便秘等大火之徵,因此僅以辛涼微苦之品為主、苦寒清熱為輔,不以苦寒清熱為主之理於此。
因此,診斷疾病,必以望診為首要,參和其他三診,忌以患者自訴為主要訊息來源。更不宜將皮膚病視為皮膚單一的疾病,應視為五臟六腑之變異,所轉化為風火濕燥寒之體質為何,成為疾病發生可見之症候之一而非唯一,亦即皮膚病只是體質變異的症候之一而非全部。如此知曉體質,再搭配八剛來決定治療方向,便能清楚並堅定掌握治療手段與方法。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此案例,同時患有痤瘡、異位性濕疹(圖1)、膿血型癰腫(圖2)、乾膿型癰瘡(圖3)、熱毒型癰膿(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