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小寶貝不拉屎,該怎麼辦? 談便秘問題與處理

一般的便祕,是指孩童的大便次數少,而且變得很硬,孩童常因此變得易哭鬧、腹脹、排便時疼痛不適,甚至產生肛裂或大便帶血。 如果孩童三、四天才解一次便,但是大便卻不硬,排便也沒有任何的不適,這樣就不算是便祕。

造成便祕的原因有很多,如大腸蠕動神經未成熟、飲食不當、環境與心理因素等等。如果長期便祕不加以處理,可能會造成孩童有排便恐懼、肛裂、慢性腹痛、肛門擴約肌功能失效,甚至無法控制排便而滲便。

成長各階段的便秘處置

嬰兒期的便祕,家長可以利用肛溫計塗上潤滑的凡士林或甘油,在肛門處插入約一公分,左右轉一轉,以刺激直腸的蠕動,或者可以在兩餐間給予嬰兒開水或葡萄糖水。如果嬰兒在四個月以上,可以多加一些果汁、菜汁或菜泥,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促進胃腸的蠕動。此外,也可以依順時鐘方向按摩寶寶的腹部,以增加腸子的蠕動。

幼兒期的便祕,要由飲食習慣及生活習慣來著手。飲食方面,應增加水分及纖維質的攝取,乳製品不宜過多,並減少高脂、高蛋白質的食物。生活習慣方面,則應每天讓幼兒固定時間在飯後上廁所,每次至少十到十五分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無論嬰兒或幼兒,應該儘量避免灌腸,以免造成孩子的排便恐懼。如果飲食及習慣的改變仍無法改善便祕狀況,就應當請醫師協助。

長期便祕會引起滲屎

超過四歲以上的孩童,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排便,而把便便排在不合適的地方,便稱為滲屎。通常都是由於長期便秘引起糞便堆積阻塞,造成直腸及肛門的長期過度擴張,以致感覺喪失,所以孩童感覺不到自己的糞便排出,也就無法控制。如果沒有適當的處理,可能造成嚴重的社交障礙與情緒問題,也可能併發泌尿道感染、遺尿、腹部疼痛、食慾喪失等問題。

所以,只要孩童發生滲屎的情形,應先尋求醫師檢查,排除其他構造上、神經上、代謝上的異常,並使用藥物治療,通常持續六個月以上,才能使直腸及肛門的感覺恢復正常。生活上應注意的事項,則與便祕者相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