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癌症病患該不該接受H1N1預防注射

近年來有許多流感病毒相繼來肆虐,從SARS的禽流感到2008年底的H1N1。病毒的大流行幾十年一次都曾經在歷史上留下紀錄,尤其是1920年的流行性感冒曾奪走上千萬人的生命,所以新病毒的流感是相當可怕的。流感以口沫、空氣為媒介,所以現代人的生活圈是很難倖免的,尤其是人口密度高的都會區。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或將傷害降至最低呢?唯一的途徑就是注射疫苗。

注射流感疫苗已行之有年,其成效是有科學根據的,尤其是高危險的族群,例如年幼、老年人、免疫力不好的人包括癌症病患或接受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及動大手術者,另外執行醫療的醫護人員也因近距離接觸而成為高危險群,以SARS為例,甚至是最高危險群。所以疫情的控制是事後隔離、事前則接受疫苗注射、勤洗手、戴口罩。雖然如此,但為何仍有其他不同的意見,或消極地不接受疫苗注射?因為任何疫苗的接種都可能發生不可預期的不良藥物反應,尤其是新型病毒,如H1N1,也就是說疫苗的品質好不好?有沒有效?還有副作用高不高?是所有人關心的重點。畢竟經由大眾傳媒的報導,少數個案的不幸下場會被以放大鏡來檢視,如此更加深比較保守心態的民眾不接種疫苗。

事實上疫苗就是藥物,人的體質非常複雜,有些人雖然外觀正常,但潛在的免疫及血液系統可能已經有未被檢測到的功能異常,如此在接受疫苗後直接或間接引發疾病,當然很容易讓人聯想是疫苗造成的藥害。

例如有位20歲年輕人在接種H1N1疫苗一個月發燒、貧血、血小板下降,到醫學中心求醫後被診斷為再生不良貧血。那麼到底這位病人是否是疫苗造成的藥害?其實疫苗分很多種製造方法,或以減少毒性的活的疫苗而言,是屬於主動性的免疫,效果好而持久,但是對於免疫功能失衡的病人而言,有其不可測的風險。也就是說接受疫苗無法轉化為主動生產抗體,反而得到輕微的活性病毒引發其他的bystander(旁觀者)的免疫反應,其中骨髓造血功能受到影響是可能的。文獻上parvovirus B19病毒的感染,可能造成骨髓功能受損,另外HHV-B的感染也一樣。

換言之,在某些特定族群中,接受新的疫苗接種是有一些風險的,這個數字很少,我們尚且不知,因為在H1N1的流行來得很快,而H1N1疫苗的上市並未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來證實它的安全性。相較於A型流感疫苗,先進的疫苗生產國都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經驗,所以安全性相對的有保障。然而,目前所有疫苗的生產已經透明化,所以不管哪一種疫苗基本上可以達到高規格製作程度,對一般民眾而言是安全的,但是總有一些人是有可能有潛在的不安全及傷害,癌症病患也受到相當多的關切。

美國西雅圖的Fred Huchinson癌症中心,以骨髓移植的卓越成就聞名於世,依他們在網路上的教戰守則中建議,暫時可以不接受H1N1疫苗的病人,主要是免疫功能無法正常轉換保護抗體的病患,包括正要或已經正在接受幹細胞移植的病人、正在接受骨髓摧毀性化學治療的癌症病患,如急性白血病或高劑量化療者,另外白血球數目異常無法將疫苗的病毒抗原轉換為抗體的病人,例如多發性骨髓瘤或晚期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病人,他們製造相對應之抗體能力較弱,即使接種目前的H1N1疫苗也無法產生抗體達到免疫的保護作用,或許某些正在接受mabthera藥抗B淋巴球抗體的病人也應該特別留意並評估利弊得失。當然化療後的病人白血球偏低,甚至有發燒的情形者亦不宜再此敏感時刻接受H1N1疫苗接種。至少應延至白血球恢復期,或許也該將下一個療程的化療因勢順延,才比較妥當,尤其是術後輔助化療,例如乳癌及大腸癌等。

一般來說H1N1的接種是必要的,尤其是未列在上述情形的病患而言,因為癌症病患正在接受治療者免疫力不佳,故一旦H1N1大流行,那麼將可能成為被肆虐的對象,甚至有生命危險,若能在體能最佳的時機接種疫苗,待抗體產生後就不用提心吊膽,可以安心接受癌病的治療。否則一面治療癌症,一面又得治療H1N1引發的疾病,形成非常不利的複雜情勢。對於長期處於緩解或已經治癒的病人而言,接種H1N1則視同一般民眾,可以接受疫苗接種,不論是國產的或是外國生產的疫苗。

總之,癌症病患接種H1N1疫苗前一定得先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是否適合,最佳時機為何,若有接種後之不適,應如何追蹤及處理。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