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減肥雞尾酒療法的迷思

何謂雞尾酒療法
報章或媒體常看到減肥雞尾酒療法這個字眼,彷彿是減肥必定有效的秘方、肥胖者的救星,讓減肥者趨之若鶩。到底什麼是雞尾酒療法呢?其實是指一種綜合性的治療方法,運用多種不同機轉的藥物而達到多方面的治療效果,以期能快速減重。由於採用了多種藥物的複合療法,就像多種酒類混合調製一樣,所以稱之為雞尾酒療法。但許多減肥業者常避重就輕,刻意強調雞尾酒療法的效果而淡化隨之而來的多種不良反應,以致使用者用藥不當導致健康受到傷害的事件時有所聞。

肥胖的定義及成因
肥胖的定義是體重過重或身體脂肪過多,臨床上最常使用身體質量指數,即BMI(Body Mass Index)來評估肥胖,大於24為過重,大於27則為肥胖。

造成肥胖的成因主要有遺傳、內分泌疾病、藥物、熱量攝取過多及環境因素等。多數肥胖者是熱量攝取失調及環境因素造成的,食物精緻化、含高脂肪及糖分,加上飲食習慣不規律,餐間點心次數增加,活動量減少,熱量的攝取大於消耗自然會造成肥胖。

減肥藥物雞尾酒療法的利弊?
雞尾酒療法一般所採用的藥物可分為食慾抑制劑、減少能量攝取或新陳代謝促進劑、降血脂藥、膨脹劑、緩瀉劑、利尿劑等。特點與副作用,分述如下。

具抑制食慾作用的藥物有PPA(phenylpropanolamine)、fluoxetine(如百憂解)、sibutramine(如諾美婷)等。此類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而抑制食慾,其中 PPA可能引發出血性中風,因此衛生署已於93年2月15日註銷該成分使用於治療肥胖之相關適應症,並於94年12月1日起停止輸入及製造。百憂解用於治療憂鬱症,減重並不是其適應症,不當使用可能會引起皮疹、腸胃不適、緊張、嗜睡或失眠等副作用。其中只有諾美婷被衛生署核可使用於減重,每日服用十毫克,六個月內可減輕約5-10%體重,雖然它是合法減肥藥物,但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心衰竭、心律不整、中風者或耐受性不佳者不宜使用。

減少能量攝取的則有acarbose,metformin,orlistat(如羅氏鮮);前兩者原本是糖尿病治療藥物,acarbose可以延緩澱粉及蔗糖在小腸內的分解,進而延遲醣類吸收,但並非減少吸收,因此對於減重並無多大成效;常見副作用為胃腸不適。Metformin可減少腸道吸收葡萄糖,促進週邊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部分使用者雖會因食慾不振而有減重的效果,但可能會造成腸胃道障礙,腎臟功能不佳者甚至會導致乳酸中毒的副作用。Orlistat可以抑制腸道的脂肪分解酵素(lipases),減少飲食中約三分之一脂肪的吸收,亦是被衛生署核可使用於減重的藥物之一,但是它對已堆積在體內的脂肪組織並無作用;主要副作用為油便、胃脹氣、排便增加等,同時應注意脂溶性維他命A、D、E、K可能吸收不足的情形,適時做補充。

增加能量消耗的藥物有麻黃素(ephedrine)、支氣管擴張劑(如theophylline)、甲狀腺素等。麻黃素除了有部分中樞神經食慾抑制的作用之外,能增加熱量的消耗,但也可能有心悸、失眠、暈眩、血壓上升等副作用。Theophylline原先是拿來治療氣喘的藥,其中樞興奮的作用可抑制食慾及增加產熱,所以有時也被拿來治療肥胖;副作用有心悸、失眠、胃刺激。甲狀腺素是人體內的荷爾蒙之一,可以提高基礎代謝率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其適應症應只限於甲狀腺功能低下者,過量時不但會造成失眠心悸、手抖、腹瀉等症狀,還可能誘發高血壓、心律不整等疾患。

膨脹劑則是纖維素製劑,能在胃腸中吸水膨脹造成腸胃飽脹感而減少進食量。雖無明顯副作用,只是市面上此類產品價格不便宜,建議不妨多服用一些天然的高纖食品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目的。

利尿劑的使用則是以減少體內水分而達到暫時減重目的。但是可能會造成嘔吐、暈眩、虛弱、血壓降低、電解質失去平衡、影響腎功能。緩瀉劑一般採用天然的番瀉葉抽出物,它可作用於腸道,增加排便次數及排除宿便;但經常服用會發生腸胃道疾病或可能引起嚴重腹瀉,嚴重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降血脂藥物可降低體內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之含量,副作用依個別藥物而有所不同。

最有效的減重方法
正確的體重控制必須配合運動以及飲食控制,藥物治療只是輔助角色。飲食控制即控制熱量的攝取,只要每天所消耗的熱量大於所攝取的熱量便可減重。控制飲食之餘還必須規律運動,可採333原則,即每週至少三天從事有氧運動且每次持續30分鐘以上,運動強度達到心跳每分鐘130下。藥物的使用則必須在醫師監控下方可為之,而可合法用於體重控制適應症的藥物目前在台灣只有sibutramine及orlistat兩種。其他無體重控制適應症之藥品,因有部分醫學文獻及研究報告記載有類似的療效,故有些醫師利用該等藥品使用於減肥,此屬於藥品「仿單核准適應症外的使用」,但如將上述藥物全部合併使用,恐有不良交互作用及副作用。減重者應審慎思維,以免減肥不成反而減掉健康!
本文作者:孫國祐藥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