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失智譫妄憂鬱老年人的異常行為

八十歲的退休教授突然帶了流鶯回家,聲稱要與她結婚,家人大吃一驚,以為是精神病發作;七十二歲的慈祥老媽媽,在疼愛的孫子出國留學次日,突然情緒失控,大吵大鬧,偶爾不認得家人。

六十八歲的退休公務員,原本個性小心謹慎,最近半年來更要求完美、固執,越來越囉嗦,覺得先生、兒女都要拋棄她了,絕望得要自殺,講久了家人也不當一回事,有一天她真的準備上吊!

個案一評估後,發現老教授的記憶力、思考能力都顯著退化,判斷力更是明顯有問題,才會找流鶯回家,其實是失智「痴呆」症個案,但因功能一向良好,家人才未能早期察覺。

個案二的家人都認為是思孫心切的情緒反應,急診醫師評估後才知道是泌尿道感染引起之譫妄症。

個案三的家人認為只是老化後的個性退化愛撒嬌,醫師評估後才知道是憂鬱症,差點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

失智症(dementia)、譫妄症(delirium)、憂鬱症(depression)等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三種精神疾病(可統稱為3D),也是造成老年人突然或漸漸出現異常行為或個性改變的最常見原因。

年齡增長造成的腦部功能變化,使老年人的精神疾病表現與年輕人很不一樣。老年人少見精神分裂症,即使年輕時罹患,年紀大了會越來越改善,「美麗境界」電影中的諾貝爾獎得主納許教授就是最好例子。

老年人也很少有濫用酒精或海洛因、安非他命等藥物性精神病。個案二常被誤認為歇斯底里或情緒反應,但如果老人家一向個性良好,這種突發性心因性障礙,其實也很少見。

老年人的憂鬱症除了典型的憂鬱症狀外,有時會以過度焦慮、假性痴呆或甚至精神病症狀表現,且因為病人及家人常強調身體症狀或誤以為無病呻吟、故意找麻煩等老年人的刻板印象而忽略了治療的必要,嚴重的話可能造成自殺的悲劇。

失智症與譫妄症都是所謂的「器質性腦病變」,也就是因各種身體疾病或藥物造成腦部永久性或暫時性病變,而產生躁動、情緒及行為問題,正確診斷後使用藥物與非藥物療法,通常症狀可以緩解。

老年憂鬱症也有部分是身體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低下)或藥物(如某些降血壓藥)引起,更需專業的判斷,其正確治療甚至可治癒該病。老年人的行為改變,常是潛在的身體或腦部疾病的表現,切莫等閒視之或僅以心理問題解釋。
本文作者:張景瑞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