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重視「瘜肉」問題,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

大腸(結腸)癌是大腸癌症,直腸癌是結腸最後6英吋部位的癌症,它們統稱為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是亞洲地區裡面最常見癌症的一種,在許多亞洲國家裡面,像是中國、日本、韓國,因飲食生活西化,其發病率越來越高。雖然大腸直腸癌發生的確切原因不詳,但是已經找出數個危險因子。這些因子包括了:年齡、家族病史、個人病史、瘜肉、遺傳性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飲食、喝酒、抽煙、糖尿病與肥胖。而哪些族群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例如:50歲以上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較高,但年輕人也有可能會罹患大腸直腸癌,特別是擁有陽性反應家族病史的人;另外,大腸直腸癌病患的親屬也是擁有比較大的罹患風險,而先前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的人,也會增加再次發病的風險。

瘜肉是從結腸壁擴展生長出來的一團細胞。瘜肉的種類有數種,有一些可能會轉變成惡性,雖然增生性瘜肉很少會變成癌症,但是腺瘤性瘜肉則有可能會變成癌症,因此,在做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發現腺瘤性瘜肉時,通常都會將其刮除。有一些遺傳性疾病會影響到結腸,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例如:家族遺傳的腺瘤性瘜肉群症以及遺傳性非瘜肉群症大腸直腸癌。有長期發炎性結腸疾病的人,像長期潰瘍結腸炎以及庫隆氏症,也較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

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熱量含量高,而且鈣、葉酸、纖維、水果與蔬菜含量低,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同時,也有證據證明,喝酒與抽煙都會增加罹患及死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肥胖的人與糖尿病病患,也都有較高的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大部份的癌症在早期可以治療的階段是不會出現什麼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早期與定期檢查很重要的原因所在,特別是高風險的族群更是如此。要注意的一些常見前兆與症狀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血便、持續的腹部不適感、腸道蠕動伴隨著腹痛、感覺排便沒有完全解乾淨、體重減輕。

從50歲開始就應該做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從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檢查。建議每年要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如果是呈陰性反應,每五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每十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做更頻繁的檢查。強烈建議要進行生活方式與飲食上面的改變,限制脂肪的攝取,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取;同時要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減少喝酒、戒煙以及定期的運動,以保持健康的體重。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在早期就發現並且刮除會致癌的瘜肉,是有很大的治癒可能性。

預防大腸直腸癌小撇步

•改變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

•限制脂肪的攝取、特別是飽和脂肪的攝取

•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

•減少喝酒、戒煙、定期運動以保持健康的體重

•早期就發現並且刮除會致癌的瘜肉


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

1.年齡:50歲以上的人,但是年輕人也有可能。

2.家族病史:大腸直腸癌病患的親屬。

3.個人病史:先前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的人。

4.瘜肉:息肉是從結腸壁擴展生長出來的一團細胞,瘜肉的種類有數種,其中腺瘤性瘜肉有可能會變成癌症,增生性瘜肉則很少會變成癌症。

5.遺傳性疾病:家族遺傳的腺瘤性瘜肉群症、遺傳性非瘜肉群症大腸直腸癌。

6.長期發炎性腸道疾病:長期潰瘍結腸炎、庫隆氏症。

7.飲食:飽和脂肪、高熱量。

8.喝酒。

9.抽煙。

10.糖尿病。

11.肥胖。
本文作者:天主教耕莘醫院內科 吳淑明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