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年奮發想運動,心動不宜過度行動!

一位周先生過去7、8年都很少運動,近期開始運動後一下子就增加強度,就在某天,突然覺得胸腔疼痛且心跳加快,接著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覺得站不穩,好像快要倒下去了!明明運動是件強健體魄的好事,怎麼會引發暈厥前兆呢?

不少男男女女邁入中年,赫然發現自己身材走樣,體力大不如前,常常這裡痠那裡痛,這下才急著想運動,奮發圖強。怎料,不動則已,一動起來,頭暈目眩,有時好像快要昏厥!

台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鄭詩璁醫師解釋,在運動時,組織器官的耗氧量增加,心臟受到刺激,交感神經衝動增加,以增加心臟輸出血量,但是在某些特別的環境、生理狀況或疾病下,有的人會發生腦部血流突然降低,或因神經肌肉系統、視覺、前庭系統、本體感覺失調,進而產生暈厥前兆、不平衡感及暈眩等不同的情形,其中,以暈厥症和心血管及神經疾病較為相關。

暈厥症侯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層,一般而言,年輕人較常發生神經衝動誘發性暈厥;而年紀較大者,因心血管疾病發生暈厥的比率則會升高。

發生暈厥主要原因可能為心臟因素﹝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肌病變等﹞、腦神經因素﹝中風、腦部腫瘤、腦部缺氧等﹞、精神因素﹝歇斯底里、換氣過度症候群等﹞、新陳代謝因素﹝貧血、低血糖等﹞、肺部疾病﹝肺高壓、呼吸道發炎﹞、神經衝動誘發性暈厥﹝自律神經失調﹞等多重面向。在諸多成因中以神經衝動誘發性暈厥最為常見,但其危險性相對較低。心因性暈厥則比較具有危險性,其中隱含許多嚴重疾病,因此有反覆發生的症狀、有家族病史、症狀明顯或較嚴重者,皆是高危險群,若不確定自己是何種原因產生,可先至心臟內科作檢查。

根據研究顯示,規律的運動可以顯著地降低心臟血管疾病,但是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工作忙,許多人常因沒時間、無適當的運動環境而失去運動的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不但體能會衰退得很快,也容易導致各種文明病上身。多運動有益健康,但如何正確的運動呢?運動前除了要暖身,還要記得先補充水分,及預防中暑,由於脫水時,一方面會因血量減少使心輸出量降低,另一方面,過熱的體溫使血液分佈至週邊散熱而造成器官供血量相對下降,所以較容易發生暈厥。

如果很久沒運動了,走路其實是很好的選擇。走路較不易產生運動傷害,場地的要求也較低,是最自然、最為放鬆的運動。它可以強化心肌功能、減少體內壞的膽固醇、增加好的膽固醇、燃燒脂肪、使身體更有效的利用胰島素以改善血糖控制、促進新陳代謝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等好處,長期下來,更可以到減輕體重、降低血壓、紓解壓力、放鬆身心等目標,對健康大有改善。

不論何種運動,運動量都要適中,用循序漸進的方式,起初的運動量只要達到有點喘但還能講話的程度就可以;等身體習慣後,日後再慢慢增加運動量。若要達到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則建議一週3至5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中等運動量,如果換算成步行運動,大約是行走一萬步左右,這樣的運動量大約可以消耗300大卡,效果相當顯著。

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增進身體適能、預防慢性疾病,為自己設定一個簡單的目標,達成後再往上累加,就不會帶給身體負擔,反而還能改善健康情形喔!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台北院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