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脫腸真尷尬,當心腸子壞死損健康

許多老人家曾有搬重物搬到「脫腸」的尷尬經驗,腸子從肚子裡跑出來卡在腹股溝內,又稱為疝氣。儘管通常推一下就能讓腸子回到肚子內,但醫師建議,疝氣放著不處理,除了疼痛以外,腸子有可能卡住太久而推不回肚子內,產生壞死的危險。其實只要透過簡單的無張力修補手術,就可以將疝氣修補好,而且復原也很快,不必再擔心脫腸的困窘情況再發生了。

疝氣的發生率大概在百分之三到四之間,以小孩和老人居多,而各種疝氣中又以腹股溝疝氣是民眾常見的困擾。大林慈濟醫院外科醫師張群明表示,除了在胎兒階段因為腹股溝囊袋閉合不全而形成的疝氣,老人家隨著年紀增長,腹股溝的肌肉比較鬆弛,若是搬重物,便秘或是長期咳嗽,使得腹部持續出力,導致肚子內的壓力變大。通常一用力,就可以感覺得到腹股溝鼓起來,產生疝氣。

日前一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在中風之後,因為二度疝氣而求診,張群明說,這一次是家人在幫忙洗澡時,發現鼠蹊部鼓起來,送到醫院檢查確認是腹股溝疝氣。因為病人年紀大且中風,身體的感覺系統變得較遲鈍,因此若是腸子卡住了,可能病人無法及早察覺而導致腸子壞死。因此建議病人及早處理疝氣。老人家接受了無張力疝氣修補手術後,腸子便不會卡在腹股溝,老人家也順利的在第三天就出院了。

張群明指出,在疝氣囊切除後,傳統手術是直接將腹部肌肉拉至腹股溝縫合,病人會覺得腹部很緊、且較為疼痛,而肌肉可能因為壓力與張力而裂掉,讓疝氣再次復發。

無張力修補是利用人工腹膜來修補疝氣,將人工腹膜平舖在腹股溝上,就像是把脆弱的牆壁用水泥補強起來,因為沒有使用腹部的肌肉來修補,因此就沒有腹部肌肉張力變大問題,病人在術後自然不會感覺到疼痛、復原時間縮短,更重要的是能讓疝氣復發的機率降低。

為了避免用力過度,張群明提醒,老人家搬東西的姿勢一定要正確,可以避免疝氣以及椎間盤突出等問題,記得要先蹲下去、再搬東西,減輕肚子與脊椎的壓力。若有便秘與咳嗽的問題也需要一起治療,才不會讓肚子的壓力變的更大,減少疝氣的發生。若有疝氣,最好還是要和醫師多加討論,在疝氣不嚴重的時候及早處理,可以避免嚴重的後遺症發生。


新聞資料來源: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網站新聞快訊
本文作者:佛教慈濟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