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排便型態改變真要小心!醫籲可能「大腸癌」找上身∼

排便若型態改變,千萬別大意,最好到醫院檢查!排便型態的改變,可能是身體出問題,所發出的警訊。一名民眾排便型態改變,就醫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醫師提醒民眾,上廁所要隨時注意排便情形,若出現習慣改變、內容物異常,應提高警覺,最好就醫檢查。

一名65歲的鄭阿嬤,身體向來健壯,最近發現大便型態改變,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怪怪的跟家人提起,在家人勸說鼓勵到童綜合醫院高級健檢中心接受檢查。檢查結果大便潛血反應呈現陰性,大腸鏡檢查也顯示大腸幾乎完全被腫瘤堵塞,鏡頭無法穿過。進一步以64切超高速電腦斷層掃瞄檢查,證實罹患「大腸癌」。轉給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診治,建議患者接受專業治療。

童綜合醫院高級健檢中心梁家驊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很少,可能會有出血或腹痛。多數的大腸癌是由大腸瘜肉轉變的,若將這類具有癌變潛力的肉摘除,即能預防繼發的大腸癌。

梁家驊醫師說明早期大腸癌,可由健康檢查中之大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而篩檢出;然而由於大便潛血檢查發現率偏低,加上一般人對大腸鏡檢會有所恐懼,使得大腸直腸癌要早期發現並不容易,如個案的例子。

若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有所排斥,可以「64切超高速電腦斷層掃瞄儀」做虛擬大腸鏡檢查,不需伸入內視鏡,利用電腦,模擬出大腸內視境的檢查效果進行診斷,不必麻醉,較無侵襲性,除可找出大腸病灶,發現零點五公分以上的腫瘤、瘜肉病灶,做為第一線的篩檢工具。

自己的健康自己管理,想擁有健康無病痛的人生,就要從定期健康檢查開始,提醒民眾大腸癌的高危險群,包括年紀大於50歲、高脂肪、低運動量、體質容易產生某類瘜肉、家族病史、潰瘍性結腸炎等,應定期做健康檢查,以期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後梁家驊醫師建議,大腸惡化腫瘤一般可以儀器檢測,根據臨床檢查並不專一,有些臨床上40∼50歲的患者,解便型態改變,如原本正常每天解便一次且一大條,突然變成一天解二、三次,量變小或變少,建議可做大腸鏡檢查。


新聞資料來源:童綜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