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遠離疼痛?體內藥力所不及的地方∼新式膏肓自我療法!

俗語的「膏肓」大約是在背部兩肩胛骨間的部分,即台語所謂「飯匙骨」內側分佈的區域。臨床上患者常描述此區域上發生的疼痛為「膏肓痛」,疼痛發生時常伴隨著頭痛、肩頸疼痛、下背痛、嚴重時還會造成胸悶欲喘、心悸心慌、耳鳴等症狀。

產生「膏肓痛」的病因病理可歸為下述幾項:

一、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為最普遍。
二、脊椎骨骼結構異常,如神經根壓迫症。
三、神經炎,常見為帶狀皰疹感染。
四、其他器官的轉移痛,如心肺疾患、膽囊炎等。

臨床上,第一類患者佔大多數。據觀察,通常為長久姿勢不良造成屈肌過度使用的族群,如電腦族,學生,家庭主婦等。或是需要懸空雙上肢工作者,如長期搬運重物者,育嬰中的母親,廚師等。越來越多青少年,甚至幼童,在長期閱讀或學習樂器因素下,也相當容易產生類似症兆。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傷科主治醫師洪正德說,此類「膏肓痛」患者,除了應尋求醫師診斷治療外,平日自我的保健卻是痊癒的重要一環,包含了姿勢維持與舒展運動。平常應維持端正的姿勢,避免彎腰駝背,及雙上肢過度的懸空使用(應以肘部作支點)。還有自我簡易運動讓肌肉放鬆,輔以熱敷,自我放鬆更是遠離疼痛的不二法門。

現介紹一快速便捷的運動法:

一、雙手肘曲屈使手指盡量到達同側肩上,手肘盡量互相靠近。
二、深呼吸,利用肩部力量將手肘慢慢提升至頭頂兩側(過程中,手肘
  應盡量靠近),此時手指應在耳後。
三、將肩部外展(類似擴胸運動),使手肘盡量往外側展開,此時應覺
  兩肩胛內側之肌肉向中間擠壓的感覺。
四、吐氣,兩手肘往後平行放下。

若平常肌肉較僵硬者,可利用熱敷等方法暖身,再進行上述運動,更能收事倍功半之效。受膏肓痛所苦患者,可每日重複上述運動,以大幅緩減不適感,需經過合格醫師診斷,找出正確病因,才能得到適合的治療方法。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