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鼻竇炎治不好?!醫師堅持病患要有耐心參與積極治療!

鼻竇炎又稱鼻蓄膿,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毛病,由於它常伴隨感冒而來,故極為常見;由於與眼眶、顱底為鄰,並與中耳氣管有所交通,若未經妥善診療,則可能發生嚴重的合併症。所謂鼻竇,指在鼻腔周圍的空腔,成人左右各有四鼻竇,分別是額竇、上頷竇、篩竇及蝶竇,各鼻竇都各有其自然開口與鼻腔相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耳鼻喉科主任黃弘孟說,鼻竇炎通常不只由單一因素造成,可能有局部解剖構造及全身性因素所相糾結發生。鼻竇炎一般常出現在濾過性病毒感染後。

鼻竇炎的診斷,臨床上有三項:病人的主訴症狀、局部鏡檢所見以及放射線檢查。患有鼻竇炎的病人可能的不適包括:膿性鼻漏、鼻塞、頭痛、嗅覺變差或喪失等,此外,小孩夜咳的可能病因中,鼻竇炎高居第二位。

鼻竇炎的治療原則有三:

(一)建立通暢的鼻竇開口,以維持鼻竇良好通氣及引流。
(二)選用適當抗生素、治療相關的疾病,治療須針對這些方面著手,
   才能打斷鼻竇炎的惡性循環。一般而言,治療以內科療法為先,
   針對病人的症狀給予適當的藥物,如抗生素、血管收縮劑…等,
   在施行抗生素治療前,最好能作鼻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物試驗,
   以利使用抗生素。
(三)還可考慮給予藥物使黏液黏度恢復正常,以利纖毛將其運出。


黃弘孟醫師說,急性鼻竇炎在兩個星期左右積極的治療後,大多能夠痊癒。至於反覆性及慢性鼻竇炎病人,如施以藥物治療無效,則應考慮手術治療。目前以鼻竇功能性內視鏡手術為主流。

鼻竇內視鏡手術,目的在恢復鼻竇功能。手術中僅摘除已成不可逆變化的組織,例如息肉、囊腫…以建立通暢的鼻竇開口,可恢復正常的功能,則儘量予以保留。在經由仔細的術前評估,小心而適當手術處置及定期的術後追蹤治療,大多數患者皆可得到不錯療效。

以較成人更難處理的小兒慢性鼻竇炎為例:自82年至89年間,黃弘孟主任為84名小孩,施行鼻竇功能性內視鏡手術,年齡介於三至十六歲,其中,男性45名女性39名,術後,鼻塞有89.1%的改善率,而87.6%的病人,膿性鼻漏得到有效的緩解。電子顯微鏡下觀察病患手術前後黏膜纖毛構造及功能也確實改善,相關論文於近兩年國外期刊發表獲得支持。

由於內視鏡的管徑小,故手術視野也小,故手術時,手術醫師需小心辨識組織構造,否則,較易傷及週遭組織,造成合併症。

「鼻竇炎治不好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聽到的抱怨,其實,因鼻竇炎可能造成的潛在因素可能依病人而異,治療的時程及療效也可能有差異,若是病人能有耐心,配合醫師積極治療、追蹤,相信擺脫鼻竇炎是可能。


新聞資料來源: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