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老無老以及人之「老」還必須戒慎恐懼?認識老人急症!

文�高雄醫學附設醫院急診部 楊師佳主治醫師

“奶奶昨天還好好的,只是有點無精打采,食慾較差,家人原本以為只是老人家這兩天比較累,不以為意,不料今天早上被家人發現神智不清,趕緊送醫,在急診室才診斷出是尿道感染合併敗血性休克”。

“李爺爺今天半夜突然喘起來,一直嘔吐及冒冷汗,送至醫院時才發現是急性心肌梗塞合併急性肺水腫,家人很納悶,心肌梗塞不是胸口會痛嗎?怎麼爺爺一點都沒有抱怨胸口痛呢?”

這是在急診室時常見到的場景,的確,老人在疾病的表現上確實有其特殊性,一些小小的前兆,或是不典型的表現,若是不提高警覺,時常會延誤就醫,因而增加後續處理的困難度。

我國自90年代初期已步入高齡化社會,且有持續升高的趨勢,台灣在2000年時,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已達總人口的百分之八點六二。未來面對老人急症的機會,勢必有增無減。老人身體的特徵包括:行動不便;多重問題,常同時合併多種慢性病;缺乏支持,家人通常很忙,只留老人獨自在家或是交由外傭照顧;此外因身體的退化而有溝通上的問題,對於過去的病史也不清楚。以下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老人疾病的特性:

(一)不典型表現

老人疾病的表現常不同於一般成人,若不注意常易導致延誤送醫,例如85歲以上老人,急性心肌梗塞以胸痛表現者不到一半,反而可能以呼吸困難、昏厥、腹痛等症狀來表現;一些感染如肺炎或泌尿道感染可能沒有發燒;急性闌尾炎腹痛較不明顯,痛的位置不典型。

(二)多重問題及多種疾病

老人常常同時合併多種疾病,遇有身體不適時,必須評估是發生新的疾病,或是慢性病加重?例如患有痴呆症老人發生意識狀況變差,須要分別是原來的病程進展,還是合併其他問題如低血糖或嚴重感染。

(三)主訴及問題不配合

病人可能因為視力及聽力變差,或是無法描述自己的症狀,而造成溝通上的困難;此外,老化會使人對疾病的反應減低,例如常見老人抱怨全身不適、頭暈、食慾差等,有時可能潛藏著相當大的問題。

(四)常早期及晚期就醫

因為代償能力及耐受性變差,可能疾病早期即引起明顯變化,例如有中風病史的老人可能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燒而產生意識不清;反之,因為感覺能力下降,也可能在病情極度嚴重時才送醫。

(五)較多醫源性問題

由於生理機能退化及時常合併多重藥物的使用,容易導致藥物副作用的發生;老人可能自行調整藥物或忘了是否已服藥而造成藥物過量。

老人疾病的表現常不同於一般成人,家中老人若發生嗜睡、食慾差、輕微發燒等症狀,務必提高警覺,以免延誤送醫而影響治療的時機。家中若有老人,宜晨昏定省,隨時注意老人家的變化才能防範於未然。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九期(95年2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