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營養過剩導致「腳中風」?漫談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 陳懷民主治醫師

近年來由於營養過剩、含糖飲料盛行、高血壓、缺乏運動及吸煙人口增加,使得心血管及周邊動脈阻塞的病人大幅增加。周邊動脈阻塞(PAOD)會造成病患肢體缺血而產生各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分類上是分為Fontain Grade I到Grade IV,從最輕微的冷感,酸麻(Grade I)至Grade II的間歇性跛行,Grade III的休息時疼痛(尤其在夜間睡覺時),到最後Grade IV不可逆的壞死及潰瘍。不管是那一個階段,都會造成病人及家屬相當程度的困擾及痛苦。

通常下肢動脈阻塞的病人,會合併有其他部位,如心臟冠狀動脈、大腦血管及腎動脈的病變,因此會合併有高比例的心肌梗塞、腦中風或腎病變的可能。因此臨床上這些PAOD的病人,都應該接受其他系統的檢查。針對PAOD的檢查項目包括有如下:

(1)病人的自覺症狀。
(2)視診,如上下肢體表溫差、色差及毛髮生長情況。
(3)血管脈搏觸診,從足背動脈、後脛骨動脈,膕動脈到股動脈的脈搏,
 可以大略知道血管阻塞的部位。
(4)上下肢血壓的比值(Ankle–Brachial Index:ABI)。
(5)周邊血管超音波及運動量測試。
(6)而更進一步的檢查則包括了血管攝影及核磁共振攝影。

在臨床統計上,55歲以上表現出間歇性跛行的病人在5年後約有5%的病人需接受截肢,更有高達30%的病人會因心血管的問題而死亡。因此對於臨床上有高危險因子存在,如吸煙、年齡大於60歲、高血壓、糖尿病等的病人,一旦有出現Grade I至II的症狀時,就必須積極的進行檢查和治療,以避免後續症狀的持續惡化。

在平常生活上,病人要注意(1)減輕體重。(2)改善貧血�多血的症狀。(3)改善高血脂。(4)控制血糖。(5)改善其他系統性疾病。(6)避免使用β-型阻斷劑。(7)戒菸。其中抽菸是最大的危險因子,因為尼古丁會造成動脈硬化,加速血管鑾縮,並抑制側肢循環的形成。

至於在藥物治療方面,可以使用血管擴張劑,血小板抑制劑,代謝物清除劑及前列腺素E1(PGE1)等都是可以解除症狀的藥物。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他的治療項目包括了血管氣球擴張�動脈硬塊切除�支架置放或是足背動脈繞道手術。但這些侵襲性的治療應該在病人的間歇性跛行無法以藥物改善或症狀惡化,或糖尿病罹病超過10年以上時就應該介入,否則等到病情惡化到形成壞疽,潰瘍時才接受這些治療,通常是無法逃避截肢的命運的。目前高壓氧的使用並不普及而且需要自費負擔(1500∼2500/次),因此在治療上並沒有扮演重要的角色。

針對下肢PAOD的病人,如能遵行以下的建議,相信不管對自己或對家屬,都能減少很多的負擔和痛苦:

(1)積極改善危險因子。
(2)改善生活作息。
(3)Grade I 時進行非侵襲性檢查,如血管超音波,ABI。
(4)Grade II時,開始藥物治療,症狀惡化時,開始介入性檢查。
(5)Grade III時,積極介入性治療,如氣球擴張�支架置放�血管
 繞道手術。
(6)持之以恆的治療,包含藥物,復健及生活作息,尤其是戒菸,
 運動及飲食控制,否則症狀就一定會持續惡化而難逃截肢的命運。
 

本文轉載至高醫醫訊第二十五卷(94年10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