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急慢性胰臟炎的營養規範,以少量多餐滴酒不沾為原則!

文�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在臨床上,胰臟炎根據病因的不同而可分為「急性胰臟炎」以及「慢性胰臟炎」,其在病理學上的表現主要是胰臟以及其周圍組織出現水腫、炎症細胞的浸潤甚至脂肪壞死。

「急性胰臟炎」是由於胰臟脢消化胰臟細胞組織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其主要症狀包括有上腹部劇痛、循環性休克、腹膜炎,而常見病因有膽道疾病、胰管阻塞、長期多量飲酒甚至及暴飲暴食;此外,腹部手術、意外腹部創傷、全身性感染、某些侵襲性膽道內視鏡檢查或X光攝影檢查也有可能導致「急性胰臟炎」併發症之虞。

「慢性胰臟炎」是指胰臟實質細胞發生反覆性持續發炎,使得胰臟出現纖維化或鈣化,在臨床上也出現不等程度的胰臟外、內分泌功能障礙;目前來說,慢性胰臟炎病因尚不太清楚,但與長期多量飲酒、膽道疾病(尤其是膽結石)、藥物(利尿劑、鎮痛解熱劑、女性荷爾蒙、降脂血劑)、外傷、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以及感染(如病毒)有關。

事實上,「飲食不當」也是導致胰臟炎發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飲食治療對胰臟炎的預防以及治療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胰臟炎罹患者由於胰液分泌減少而造成代謝紊亂,因此在攝食方面應儘量避免攝取過多的脂肪以及刺激性食物,以便使胰臟能有休息的機會;再者,胰臟炎所引起的疼痛亦與胰臟脢或膽汁的分泌有關,因此食物種類的攝取應以避免刺激胰臟脢分泌為主。

在「急性胰臟炎」的急性期時,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禁食」(甚至連水都不能攝取),而需經由靜脈補充必要的營養以及熱量,禁食一般不少於三至五天,但也切勿過早進食,應視臨床病況決定是否可以開始攝食。在急性期過後,可先攝取完全不含脂肪的高碳水化物流質食物,以避免因油脂導致上腹部疼痛的發作、消化不良或脂肪性腹瀉的病症,這些食物包括有稠稀飯、麵條、果汁、果凍、藕粉、馬鈴薯泥、杏仁茶、濃米湯、雞蛋湯(只能用蛋白而不要有蛋黃,因蛋黃含有脂肪),並禁食濃肉湯、牛奶、豆漿以及富含蛋黃的食物。

待病情穩定後,飲食量則可逐漸增加,改為低脂肪半流質飲食,攝取脂肪含量較低而易消化以及病患能夠耐受的食物,其中蛋白質也不宜過量,應以碳水化物食物為主,並禁食刺激性食物。

攝食方式以「少量多餐」為原則,開始時每日可分5∼6餐進食,每餐給與二至三樣食物,但切忌暴飲暴食,否則亦有可能衍生急性發作的急症,而烹調方式則以採用煮、燴、滷、炖為主,但忌用煎炸、烙烤等烹調方法。

基本上,「慢性胰臟炎」的營養規範與急性胰臟炎相類似,即在慢性病程的急性發作期時也應禁食,待病情好轉後,再可給與高碳水化物、低脂半流質飲食,其中脂肪的限制是很重要的。

在病情嚴重時期時,採用低碳水化物、低脂肪半流質飲食,避免刺激腸道以及減輕胰臟負擔,俟病情好轉後才每日增加40∼50公克的脂肪,烹調方式也以蒸、煮、燴、炖為主,某些食物如核桃、花生、芝麻、芝麻醬、黃豆、豬肉、油炸食物、油酥點心則應加以限制。

慢性胰臟炎每日可供給50∼70公克蛋白質,應選用含脂肪少、高生物價的蛋白質食品如雞肉、魚蝦、豆腐、瘦肉。碳水化物則可每日供給300∼500公克之間,可選用五谷類或蔗糖、蜂蜜等食物。此外,慢性胰臟炎多伴隨膽道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因此膽固醇供給量不應高於250毫克為宜,並應絕對禁酒

本文著作權歸 譚健民醫師所有

作者簡介:
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中心診所醫院家醫科主任
中華民國旅行業經理人協會首席醫療顧問
三商美邦人壽北區部 首席醫療顧問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線上諮詢醫師
家庭醫學科(著重於臨床預防保健規劃工作)
旅遊醫學科(旅遊前的健康規劃)
老年醫學科(成年人慢性病的診治)
肝膽胃腸科(肝膽胃腸疾病如肝炎、肝硬化、消化性潰瘍)
保險醫學科(協同壽險從業員提供壽險客戶實質的家庭醫師服務的觀念)

譚健民醫師(醫療服務網棧 www.98.to/tamkm)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