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生理方面的壓力包括:睡眠不足、血糖過低、寒流、發燒、流血、外傷(開刀)、噪音、空氣污染、過渡勞累、環境髒亂等;在心理上的壓力,則有親人的過世或分離、牢獄之災、退休或失業、換工作、結婚、懷孕等原因。
如何達到身心的鬆弛與平衡呢?
一、有氧運動:每週三次即可,每次約20∼40分鐘。但需要有運動前十分鐘的「暖身」,及運動後十分鐘的「冷卻」。平衡、協調性的及規律節奏性的運動,心跳需達到每分鐘110至120次心跳才會有效。有氧運動的項目包括:慢跑、跳繩、騎自行車、舉啞鈴、網球、羽毛球、桌球、回力球、游泳、韻律操、有氧舞蹈等都可以鬆弛身心緩和情緒,但切勿為了獲得冠軍而過分拼命,反而變成耗氧運動,增加身分的壓力與緊張。
二、吃東西:當面臨壓力時 ,一般人的潛意識會運用「投射」、「內射」、「退化」等等的心理防衛機轉來保護「自我」的強度,以減少身心的壓力。嚼口香糖、檳榔、抽香菸、吃零嘴亦滿足了「口慾」達到減輕焦慮之效果,但檳榔與抽煙對身體及周圍環境有傷害及污染之虞。兩個人吵架,一起吃一頓飯,把嘴巴一塞就沒事了。在餐桌上談生意,一談就解決了。週末全家人到外面餐館吃頓飯,輕輕鬆鬆地享受,也不必洗一大堆碗盤。
三、看舊照片、聽老歌、看漫畫、卡通或以前看過的故事書、欣賞古蹟、參觀昔日的風土人情、文物等休閒活動,皆可以滿足「退化」心理防衛機轉的需求而解決壓力、舒暢身心、緩和情緒之功效。
四、社會支持: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的理論於西元一九七六年由Cobb所倡導,他認為社會的支持包括了:愛、被愛與關懷、自尊心、價值感、人際間的相互施恩惠、彼此之間的瞭解,體恤及互相的溝通、聯繫等皆可以緩和生活的壓力,而減少疾病的機會。按照心理學家馬斯洛的理論,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的需求、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自尊心與價值感、求知慾、美感、自我實現、自我完成。社會支持系統可以滿足『安全感、愛與歸屬感、自尊心與價值感』之基本需求。朋友、夫妻、同事、同學、教會、社團等皆是「社會支持」的來源對象,可以幫助或陪伴我們安然度過任何壓力與衝擊。
嬰孩一出生即需要有社會化的生活,即「安全感」、「愛與歸屬感」等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母親是嬰兒最重要的社會支持的資源。關懷、扶持、看顧與幫助是社會支持的功能,導正我們成為積極、信心 、喜樂的生活態度。社會支持可以增強個人對於生活事件變遷時的適應能力,而舒解為了適應生活事件所伴隨而來的壓力。顯然的,社會支持有緩和或調停生活上飽經滄桑之苦,或重大的變遷、創傷等之害,而保留著足夠的信心與希望可以繼續存活下去。
五、要常常喜樂:雖然內在的腦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會導致外在的情緒變化,而必須藉精神科醫師處方的藥物來調節、平衡,以緩和情緒。然而外在的情緒表現,亦會刺激腦皮質 而影響了內在生理荷爾蒙的改變。所以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戀愛中的女孩子長得特別漂亮(因為荷爾蒙改變),而且不容易感冒(免疫力增加,抵抗力好)。「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一天到晚沒事的無故煩惱,會使得腦皮質接受到負面的訊息而刺激腦下垂體分泌ACTH,再傳遞給腎上皮質層釋放過量的可體醇素,而產生骨質疏鬆症、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感冒等)、血糖高、胃酸高、血脂肪、膽固醇高、血鈣高(尿路結石)、血管硬化等慢性疾病。
人類是與生俱有「靈魂體」的生命體。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表達受了個人靈魂體之間的互動情況所影響到心情及導至情緒的變化。當一個人無緣無故生氣或心情沮喪、懊惱的時候,並不一定是靈性不好、信心軟弱或欠缺愛心,可能是體內荷爾蒙有了改變,或腦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而產生身不由己的情緒變化,若再連續兩週失眠,睡不好覺 ,則應該去請教「精神科」醫師。看門診,補充腦內所缺乏的神經傳導物質,以穩定情緒(非使用鎮靜劑),使心靈獲得平安與喜樂,身體抵抗力增加,自然減少各種疾病之困擾。
十九世紀,因科學發達,微生物、病理學、解剖學、醫學等跟著突飛猛進,人類一窩蜂地重視與注意身體(生理)看得見的面。而忽略了人的心靈,看不見的、抽象層次的一面。到了一九OO年代以後,精神醫學的鼻祖-弗洛依德創建 「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成長理論,奠定了精神動力的心理分析與心理治療理論的基礎。弗洛依德原本是奧地利的神經生理學專家(神經科醫師),但他卻能夠獨闢「形而上」的精神分析學,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使得二十世紀步入了身心靈合而為一的全人醫治的時代。
影響情緒的生理因素是什麼?又如何控制情緒呢?
一、血糖低:人肚子餓的時候,體內的血糖降低,而腎上腺激素及新腎上腺激素皆會升高,帶來壓力造成情緒不穩、易怒。所以往往開會到中午肚子餓的時候,就容易爭吵,意見不合。學生向老師請假,也不要在老師肚子餓的時候提出來,會碰釘子,「不准」。給醫師看病或到市政府洽公等,也要看好正確的時機,選擇適當的時間。因此,人類生活的習慣逐漸形成了「風俗」,當過年過節、訂婚、結婚、滿月等喜事時,總會請人吃年糕、甜餅、喜糖、湯圓、蛋糕等增加血糖,促進喜樂的氣氛。有人心情差的時候,喝一點酒,可以暫時緩和情緒,提升情趣,因為酒精跟甜食一樣皆是碳水化合物,進入胃腸之後,血糖上升,會感覺舒暢之故。
二、氧氣少:人類腦部最需要的營養是「氧氣」,再來是「葡萄糖」。腦細胞對於缺少氧氣的狀態很敏感,會立即反應在發脾氣的負面情緒表達上。夏天因為天氣悶熱,耗氧量(消耗氧氣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密閉不通風,缺乏冷氣的環境下,因腦部缺氧的比例加重,容易生氣,跟人吵架。俗語說:「夏天人們火氣大」,吃個冰淇淋「心涼脾肚,開懷一笑」,就是因為吃了冰淇淋可以升高血糖、降低體溫、而減少體內氧氣的需要量所致。
三、噪 音:四十個分貝以上的噪音會干擾人們的睡眠,五十五個分貝以上講話就聽不到,六十五個分貝以上人們就感到有壓力而容易動怒、煩躁。
四、光 線:北歐三島國雖然沒有戰爭,社會的福利制度很好,但因靠近北極圈地帶,冬天長期陽光不足,導致體內腦神經傳導物質─新腎上腺素的缺乏,容易造成憂鬱症,所以挪威、瑞典、丹麥等國的自殺率是靠近赤道國家的兩倍。中秋以後逐漸晝短夜長,生理所分泌的新腎上腺素也相對的減少,而產生了憂愁(秋天的心情)的情緒。所以憂鬱症患者在冬天陽光稀少的情況下較容易發病。相反的,春分之後逐漸晝短夜長,體內分泌的新腎上腺激素,愈來愈多,情緒也跟著「春光明媚,鳥語花香;春風滿面,喜氣洋洋」的抖擻起來了。中國字很有意思,「春」表示春天帶來了陽光,也帶來了喜樂之氣,生命欣欣向榮,秋天的心─「愁」字剛好意思相反。
治療(幫助)一個人不只要治療他的身體,也要處理他的情緒問題,更要重視他日夜所面對的家庭問題。總之,人類除了溫飽之外,經常還要面對精神和情緒方面的問題。為了鬆弛身心,保持愉快的心情,我們必須營造良好的環境,以減輕忙碌生活帶來的緊張與壓力,使我們的生活更美滿,精神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