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認識自我用藥:制酸劑主要用途不是「預防藥品傷胃」!

一般民眾所稱的胃藥,正確名稱是制酸劑,主要成分為鎂或鋁離子或兩者合併鹽類,含鈣或鈉較不適合。許多人認為藥品幾乎都會傷害腸胃,所以一定要同時吃「胃藥」來保護腸胃。其實,多數藥品並不會傷害腸胃,即使有,多屬於局部性刺激,類似偶爾吃壞肚子,服用胃藥主要目的是為中和胃酸的制酸劑,並沒有具體幫助。因此,制酸劑的主要用途並不是民眾觀念中的「預防藥品傷胃」的功能。

長期服用胃藥,胃內酸鹼值持續升高,因胃酸過低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而胃藥本身副作用,當「鋁」過多時,造成便秘,低磷血症及鋁蓄積,「鎂」過多時,造成腹瀉,高鎂血症。

根據研究證實,制酸劑會影響許多藥品的吸收,輕微時造成藥品的浪費,嚴重時妨害治療,使病情失控。受到影響的藥品包括強心劑、某些抗癲癇劑、多種抗生素、鐵劑、某些抗潰瘍藥與腸衣製劑等。能不吃胃藥是最理想的。

很多就醫的輕微小症狀,其實可以「自我用藥」方式處理,來獲得方便又有效的緩解,民眾對於自我照顧範疇的藥品(指示藥及成藥),應有基本認識,倘有不知如何判斷的情況,應尋求醫藥專業人員。

其他重要案例參考如下:
註:以上能不用胃藥最好不用,不得已時隔開使用,注意服藥先後次序
本文由【行政院衛生署】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