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子宮頸糜爛可能增加得「子宮頸癌」的機率嗎?

子宮頸糜爛對女性來說,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經過內診,許多女性常常被醫師告知有子宮頸糜爛,卻表示如果抹片檢查正常,就不需治療。然而,為何子宮頸會糜爛?該如何預防?如果不治療,子宮頸糜爛會惡化成子宮頸癌嗎? 這些卻是許多女性朋友心中的疑惑。

在子宮頸口及子宮頸內管中間,兩種上皮細胞形成一條移形帶。在青春期前或停經後婦女的移形帶一般位於子宮內頸的較深部,所以子宮頸從外觀看來是白色或淡粉紅色。進入青春期後,受到荷爾蒙的影響,這個移形帶的上皮細胞會向下往外移,內診時會看到呈現紅色不規則表皮狀的區域,這種移形帶外露的現象看起來像子宮頸破了一層皮,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子宮頸糜爛。新生兒、青春期或生育年齡的婦女,常會呈現這種正常的生理現象,這時並不表示患了性病,也不需要做任何治療。

至於病理上的「子宮頸糜爛」國軍松山醫院婦產科主任周全益醫師說明,是指子宮頸有充血發炎的現象發生,移形帶柱狀上皮細胞外翻,呈現泛紅及破皮的現象,主要是黴菌、細菌、滴虫等的感染造成。一般子宮頸發炎糜爛時,子宮頸表皮會特別紅腫及充血,有時內診一接觸到就容易出血,病人陰道會有多量子宮頸黏液性分泌物增多的現象,有時會出現黃色或黃綠色的陰道分泌物,常伴有異味,造成局部長期疼痛不適或搔癢等症狀。抹片檢查會發現有不正常數目的白血球存在。

發現有子宮頸糜爛時,應先作子宮頸抹片,必要時做直接切片或陰道鏡切片檢查,如果結果正常,才可以比較安心只針對發炎的部分做治療。子宮頸糜爛並不會增加得子宮頸癌的機率。但是如果合併病毒性的感染時,導致癌症的機率就會提高不少。所以一再重覆感染之婦女除了要注意個人衛生與接受治療之外,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是不可缺少的。

子宮頸糜爛是子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形式,中醫一般將之歸屬於中醫“帶下”和“交接出血”的範疇。子宮頸炎的發病率很高,占已婚女性的50%以上,有15%∼20%的年輕未婚女性有先天性子宮頸糜爛。子宮頸糜爛除了局部機械性外傷和化學因素之外,多由於化膿菌引起。此外,病毒、滴蟲、真菌等也可以引起本病。子宮頸部的炎症可以通過局部淋巴系統或沿子宮頸黏膜使炎症上行擴散,引起盆腔炎症;慢性子宮頸糜爛還有引起子宮頸癌的可能,尤其是有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女性,誘發子宮頸癌變的可能性相對較大;單純皰疹病毒感染還可能引起胎兒畸形,胎兒在分娩過程中感染該病毒,還可以導致新生兒播散性病毒感染,死亡率高達50%。正因為子宮頸糜爛具有如此大的危害,所以必須及時治療。

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鄧正梁醫師說明,子宮頸糜爛的辨証分型主要為濕熱型,表現為帶下增多,色黃質黏稠,呈膿性,有臭味,陰部或見灼熱瘙癢,胸悶口苦,小腹脹墜,或小便淋漓澀痛,大便溏而不爽。可用蒼朮、黃柏各三錢,白雞冠花、椿根皮、土茯苓各五錢,龍葵一兩,萆薢、車前草各四錢。

由於部分子宮頸炎可以導致子宮頸癌變,因此正規的治療進行之前,應進行宮頸抹片送病理檢查,以便及早排除或發現宮頸癌。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