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我的血怎麼那麼『黑』?…談乳糜血VS肥胖症!

文�台南捐血中心林秀真

在捐血中心服務多年的經驗中常聽到捐血者發問:「我的血怎麼那麼『黑』會不會太濃稠了?為何血液上層的顏色是白色的看起來有些噁心,這樣子的血對人體健康會不會造成影響呢?捐完血是否會改善這些現象呢?」等等類似問題層出不窮,可見捐血朋友十分關心自己的健康及血液品質是否良好。

血液成分中之紅血球具有攜氧能力。當靜脈血含氧量偏低時,血液看起來就會呈暗紅色;又當紅血球太多或帶氧飽和度太低時,看起來就會呈現深度暗紅色或深褐色;是否為紅血球過多造成的原因,則需抽血檢驗才能確定。

為何血漿的顏色會出現乳白色的呢?這就是所謂乳麋血,又俗稱「脂血」,常見是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太高所引起。它造成的原因甚多,其中可能的因素之一是捐血前半小時吃了高油脂食物如油條、花生、榴槤、豬油飯等食物中含太高飽和脂肪酸在血中形成乳麋微粒子,當濃度增加到無法代謝排出體外時,即造成乳糜血。這些現象只要在捐血前半小時選擇清淡飲食就可避免。但乳糜血潛藏著一種危機,那就是國人不可忽視的問題-體重過重。您的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肥胖度﹪。若肥胖度>30﹪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痛風及若干癌症的機率增加。

標準體重的定義:

(1)簡易計算方法:(身高cm-100)×0.9=標準體重kg
(2)「標準體重」嚴格來講需考慮體重、身高及年齡
(3)現多採用BMI=Body Mass Index(身體質量指數)

計算公式=體重(公斤)/身高2(㎡)

根據BMI定義肥胖:

  BMI 20.0∼23.0(正常)
  BMI 23.0∼25.0(過重)
  BMI 25.0∼30.0(一般肥胖)
  BMI >30.0(病態肥胖症)

根據1998年我國行政院衛生署第三次全國營養調查結果發現,國人中每七個成年人中就有一人是肥胖的;在1988年美國衛生總署統計顯示,約有1/4的美國成年人是肥胖的。眾所皆知,肥胖是一種常被忽略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及某些癌症形成的主要因子,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藥物食品檢驗局(FDA)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

在一項32人專業減重計畫案中發現,93.38﹪的人在知識、態度、行為改變而達到每星期減重0.5-1公斤的目標。減肥成功與否有三大要素: (1)飲食控制(2)恆定的運動量(3)堅強的毅力;這三項要素需齊頭並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方能大功告成。文獻報告顯示,一般人進行減重計劃失敗率高達50﹪;而另外50﹪是減重成功的。其中有30﹪的人體重會再回升,10﹪會發生身體營養攝取障礙,而僅存10﹪的人屬於真正減重成功的。

探討這些減重失敗因素有:

(1)自己暗自進行減重計畫、缺少他人的督促,不易嚴格遵守規定。
(2)難以忍受空腹飢餓的感覺。
(3)無法有恆心的持續飲食控制計畫。
(4)僅止於計算熱量,導致飲食計畫不周全。
(5)沒有足夠的運動量。

您知道自已是否為肥胖者呢?拿出紙和筆算一算肥胖度,讓自己擁有正確飲食及規律運動外,使「減重」成為一生的志業。維持理想體重告別肥胖與血脂症,選擇「定期捐血」促進新陳代謝,注意飲食,維持適當運動,避免乳糜血之發生,即可減少血液資源浪費和疾病的發生;降低社會成本,提高生活品質,進而達到全民健康之最高福祉!
本文作者:台南捐血中心林秀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