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肺結核反撲而來 咳嗽時用手帕蓋住口是種禮貌

文�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許禮安醫師

肺結核病是結核桿菌引起的傳染病,結核桿菌可以侵犯人體任何器官引起病變,包括肺、腦膜、淋巴腺、骨、腸、泌尿及生殖器官等。因為結核桿菌繁殖時需要較多氧氣,所以大多在肺部,尤其是肺葉上半部,因此在結核病中,肺結核約佔九成,其他一成統稱為肺外結核。

肺結核病在台灣的流行近幾十年來已有顯著改善,但是罹病率與死亡率仍然比先進國家高很多。從民國七十四年起,結核病已經不在台灣地區的十大死因之內,可是近十年來並沒有明顯的繼續下降,民國八十九年結核病是台灣地區死亡原因的第十二位,全年死亡人數1534人,同一年台灣地區報告傳染病的人數中約有八成以上是結核病。近三年來,全台灣每年新發現並且登記有案的結核病人數都在一萬人以上,這個數字不包括未被發現或已發現而未通報的病人。

結核病在全世界有回升的趨勢,目前已經成為人類傳染病的主要死因。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1999年全球共有三百萬人死於結核病,現在全球每年新增加八百多萬結核病人。不分種族、年齡、男女老幼,都可能得到結核病,尤其是抵抗力差的時候,容易被傳染。所以高危險群包括:傳染性肺結核病人的家屬,糖尿病、矽肺症的病人,年紀大、抵抗力差、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酗酒、免疫機能不全的人。

肺結核的病因是結核桿菌,主要經由飛沫來傳染,就是當病人打噴嚏或咳嗽時,噴出含結核桿菌的細小飛沫到空氣中。幸好不是所有的肺結核病人都具有傳染性,只有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因痰內含結核桿菌,會傳染給別人,約佔所有肺結核病人的十分之一。開放性肺結核病人接受有效治療後,可以變成非開放性;非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如果不接受治療或治療不當,也會變成開放性的病人。

感染肺結核病的早期沒有症狀,也不會覺得不舒服,所以容易忽略而延誤病情。到出現症狀,如咳嗽、吐痰、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夜間盜汗、咳血等的時候,可能已經是中度或重度肺結核了。因此對於高危險群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包括胸部χ光檢查和驗痰,成年人每年至少應該做一次胸部χ光檢查。

肺結核病的治療其實兼具治療與預防兩種效果:治好自己的病,防止傳染給家人與別人。目前主要是以抗結核藥物來治療,這是可以完全治好的,只是連續治療期間至少需要六個月,有時甚至必須長達一年以上。只要診斷確定,按照規定每日服藥,定期回診複查,即使重度肺結核一樣可以治好。治療失敗的原因通常是斷斷續續的服藥,或是擅改劑量、自行停藥,導致產生抗藥性。

整體看來,肺結核病的傳染方式和之前當紅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一樣。SARS在台灣肆虐兩個月以來,總計極可能病例將近七百,死亡八十幾人,以這樣的比例來算,其嚴重性還不及肺結核病的三分之一。可是最近因為緊急要收治疑似SARS病人,許多醫學中心把原來住在負壓隔離病房的肺結核病人轉出,很可能會在防護不足的情況下,讓肺結核病的傳染機率增加,這是公共衛生與醫療體系必須注意防範的事。【註】本篇參考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許禮安醫師小檔案
現任: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家醫科主任、
   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理事、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家庭醫學科駐院醫師
經歷:花蓮慈濟醫院家醫科及心蓮病房主治醫師、
   東華大學兼任校醫、
   慈濟大學臨床講師
專長: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安寧緩和醫療專科醫師。
網址:許禮安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許禮安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