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我的耳膜破了還流出難聞的分泌物,這怎麼辦?

文�耕莘醫院耳鼻喉科主任 陳正文醫師

淺談慢性中耳炎顯微手術(鼓室成形術)的妙用

您是否常感覺自己的聽力有些減弱?或是不自覺地從耳朵流出難聞的分泌物?如果您或家人出現上述的情形,建議您找耳鼻喉專科醫師診察一下,因為這可能是慢性中耳炎在作祟,如果不及早手術治療,造成永久性的聽力障礙、耳鳴或是眩暈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您的症狀持續時間過久,只好請耳鼻喉專科醫師為您評估施行慢性中耳炎顯微手術(鼓室成形術)的可能性來挽救了!慶幸的是,通常在早期發現的情形下,有時病患可以不必住院即可接受該手術治療,根據筆者的統計,這類病患成功將耳膜修補好且部分或全部恢復聽力的比例高達九成以上!

所謂的慢性中耳炎,顧名思義,指的就是中耳腔的慢性發炎,醫學上可分為「單純性」與「非單純性」兩種,最常見的特徵便是耳朵會有難聞的分泌物以及耳膜穿孔。由於人體耳部的中耳腔介於外耳與內耳之間(嚴格說來是位於耳膜和內耳耳蝸、半規管之間的一個如豌豆大小的空腔),其重要性在於將外耳所收集來的聲音經由耳膜和聽小骨鏈的震動,放大傳導進入內耳及聽神經,因而形成人的聽覺,所以,罹患慢性中耳炎或多或少還是會對我們的聽力有所影響。

就筆者多年的門診治療中發現,對於慢性中耳炎病患產生的困擾,主要還是在於耳朵會有難聞的分泌物,造成社交、生活上的不便。特別是在慢性中耳炎病患上呼吸道感染或是下水游泳之後,此時中耳腔因為病毒、細菌或黴菌入侵,造成黏膜發炎腫脹,產生大量的膿樣分泌物,而這些分泌物經由耳膜上的穿孔流至外耳道,還會引起耳癢、惡臭、耳閉塞感、耳鳴、聽力障礙等等症狀。

第二項困擾慢性中耳炎病患的特徵則為耳膜上有穿孔。門診中常有病患詢問:「是不是將耳膜補起來就沒事了?」,這對大部分單純性慢性中耳炎(發生中心性耳膜穿孔)的病患而言,的確是如此。不過,什麼情況下才算是「單純性」的慢性中耳炎呢?這就需要靠有經驗的耳鼻喉科醫師綜合詳細的病史、耳部的顯微鏡檢查,加上聽力檢查及耳後乳突部的X光檢查後加以判斷。如經醫師確認為「單純性」的慢性中耳炎後,再由醫師針對病況及病患身體狀況,建議病患選擇採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施行顯微手術,這也就是醫學上常聽到的〝鼓室成形術〞。

有些人可能會問,在進行〝鼓室成形術〞時,醫師到底拿什麼東西來補耳膜呢?其實,在治療上,絕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依照醫師的手術習慣和耳膜穿孔的大小、程度,經過醫師的回春巧手,舉凡耳珠上的軟骨及軟骨膜、耳後皮下的軟組織筋膜及肌膜、耳垂上的皮下脂肪,都可以如乾坤大挪移般,作為再生新耳膜的「墊腳石」!

至於造成「非單純性」慢性中耳炎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病患因為害怕接受手術而拖延徹底治療的機會。因為長時間的炎症會影響到內耳,造成內耳聽覺細胞的破壞,此時即使接受手術修補耳膜,可能也無法改善耳鳴或聽力障礙的症狀。有時炎症時間過久,也會造成中耳腔黏膜纖維化或鼓室硬化,此時手術當中除了修補耳膜外,更應詳細檢查聽小骨鏈的完整性,盡量徹底清除中耳腔的病灶,方能挽救聽力並杜絕耳膜再度破損,這也正是〝鼓室成形術〞的意義所在。

第二個可能原因,則是所謂的「膽脂瘤性的中耳炎」,有些人俗稱為「珍珠瘤」。此種特殊型態的慢性中耳炎,常會造成周圍聽小骨或中耳鼓室的骨質破壞,若是長期置之不理,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筆者曾經在兩年多前門診時,遇到一位嚴重膿性耳漏及耳痛,久治不癒的病患求診,經詳細檢查,懷疑為膽脂瘤性的慢性中耳炎併有急性發作;病患在等待耳部高解析度電腦斷層檢查報告的三天內,突發患耳同側的顏面神經麻痺,經筆者緊急手術取出珍珠瘤減壓後,病患的顏面神經麻痺在一週內完全恢復正常,當然這是一個相當幸運的特例,病人能在中耳膽脂瘤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的併發症發生24至48小時內需立即接受手術,否則將造成永遠的遺憾。其實這也是一個警訊,告訴我們不可輕忽任何細微的症狀!

至於如果是小朋友罹患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是否需要急著手術?筆者認為至少應追蹤觀察到十歲以上再做決定。因為此時小朋友耳咽管的發育較為成熟,上呼吸道感染的頻率降低,手術後追蹤治療的配合度較高,會大大降低手術失敗的風險。

其實,一位有經驗的耳鼻喉科醫師應該能在病患接受手術前,綜合判斷手術後各項症狀恢復的機率有多高,加上近年來在顯微鏡的輔助、器械的大幅進步及醫師技巧的提升後,對於慢性中耳炎、耳膜穿孔的〝鼓室成形術〞治療,已經是一種常規的手術方式,只要您慎選檢查較為仔細,較有經驗的耳科醫師,並且及早治療,應該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
本文作者:陳正文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